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成都平原的稻田:不只是风景,更是生活与希望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5-09

位于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平原,其稻田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这是一片诗画交织的土地,滋养着生命,也是温饱与希望的象征。在酷暑季节里,这片广袤的稻田或许成为了成都地区最具生机、色彩最丰富的天然空调,热度不减反增,却带来别样的清凉。

随着秋季的到来,成都平原展现出一幅金黄的丰收画卷。蔚蓝天空下,稻香弥漫,滚滚稻浪在阳光照耀中泛起层层金光,广阔的田野与点缀其间的乡村社区相映成趣。远方雪山若隐若现,如同藏于云海之中的仙境,构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田园风光油画。

成都平原的稻田:不只是风景,更是生活与希望

秋收的季节,漫步郊野,你会看到部分稻田已收割完毕,仿佛孕育生命的母亲般静谧安详;有的正在忙碌收割,机器的轰鸣与尘土的扬起,洋溢着硕果累累的喜悦气氛。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使稻谷的收割作业从昔日的劳苦人力转变为高效的机械化操作,减少了农民在烈日下的辛劳。

成都平原,作为天府之国的核心区域,地沃水丰,得益于都江堰灌溉系统的恩赐,素有“天府粮仓”之美誉。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高楼与工业区的扩张,曾使这片宝地的耕地面积锐减超过40%,一度缩减至不足500万亩。不过,在持续的修复努力下,现成都平原的耕地已恢复到约570多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10多万亩。

成都平原的稻田:不只是风景,更是生活与希望

在中国众多平原中,成都平原以约2.2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排名第六。虽然规模并非最大,但其水稻产量却颇为可观。据统计,目前各县级区域平均亩产可达780公斤,大邑县甚至达到809.6公斤,邛崃市更高达881.8公斤,远超四川全省平均520多公斤和全国平均480多公斤的水平。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与种植技术的进步,成都平原的水稻产量仍有巨大提升潜力。

自古以来,成都平原就是富饶与美丽的代名词,有“一扬二益”的美誉。愿这片土地持续繁荣发展,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些照片拍摄于崇州和大邑等地,记录了这片热土的日常生机。

成都平原的稻田:不只是风景,更是生活与希望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