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回味无穷的锅包肉——记钢厂大院里的初次邂逅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5-13

#我珍视的独特爱好# 回溯到往昔,在一座大型钢铁厂周围的福禄满堂餐厅,我初次品尝了锅包肉的美味。那时我们几个清贫的学生,凑钱尝试新口味,还未见菜肴上桌,已先被其独特的香气吸引——那是一种浓烈的酸香,混合着肉质的浓郁和姜丝的热烈香味,直击鼻腔深处。待到佳肴端出,金黄酥脆的肉片层层堆叠如山峦,上面点缀着鲜艳的胡萝卜丝、翠绿的葱段,还有几束清香的香菜,显得尤为诱人。我们几个彼此对视,竟然不知如何下筷。

自此以后,我品尝过无数的锅包肉,但始终无法超越初次体验。现今的锅包肉,有的过于甜腻,有的酸味过重,有的外皮软弱无骨,失去了当年的酥脆口感。我想,这可能是现代猪肉品质不及以往,或者是烹饪技术有所退步,亦或是因为我逐渐年长,味觉变得不那么敏感了。

儿时家庭经济条件艰苦,外出就餐都是一种奢侈,更别提品尝锅包肉这样的佳肴。母亲只会做些简单的酥炸猪肉或炖煮肘子、猪蹄,像锅包肉这般精致的菜肴,她并不擅长。现在想来,这也不怪她。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信息闭塞,普通人对于美食的要求并不多。能吃饱饭已属不易,更别提对口感的追求了。

我对锅包肉的烹饪方法是有所了解的。需选用猪里脊肉切片,用料酒、食盐和胡椒粉腌制。然后用土豆淀粉浸泡并过滤掉多余水分,裹在肉上,油炸至金黄色。再调制糖醋汁,加入葱姜丝、胡萝卜丝等食材,最后将炸好的肉片与调料迅速翻炒均匀。虽然描述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颇费功夫。火候掌握不当,肉质会变得老硬;糖和醋的比例稍有偏差,味道便会失衡。

东北三省的锅包肉各具特色。黑龙江地区的偏酸,吉林地区则偏甜,辽宁地区的则酸甜适中,有时还会加入黄瓜丝以解腻。但记忆中的那盘锅包肉,我却难以定义其属于哪一派系。它仅仅顽固地存留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如今宴请宾客时,我会时常为女士们点上一份锅包肉。她们或浅尝即止,或尽情享用,却无人能理解我对那盘锅包肉的情感。我想,人们对美食的记忆大概就是这样,记住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那个时代的自己和身边的同伴。

那家餐厅早已消失无踪,当年的朋友也各奔东西。唯有那盘锅包肉,在记忆中依旧热气腾腾,散发着令人难忘的酸香。

回味无穷的锅包肉——记钢厂大院里的初次邂逅

人们常说,味觉的记忆是最持久的。我想,这的确是事实。

回味无穷的锅包肉——记钢厂大院里的初次邂逅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