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天:告别延绥,致敬榆林!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4-10-03
夏日自驾探索:明长城第118天,走进榆林卫老城与镇北台
在明媚的夏日里,我们的自驾旅程来到了明长城的第118天,这次的目的地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榆林。我们首先探访了榆林卫老城(见图1至3),这里保留着古朴的气息和独特的生活韵味。
早晨,在老城鼓楼附近的红红包子店享用了一顿地道的当地早餐,大包子足足是我平时食量的一倍,饱含了百姓的淳朴热情。接着,我们从南城门眺望凌霄塔,这是一座见证了榆林卫城历史变迁的古老建筑。而城北的镇北台(图4至6)更是不容错过的历史遗迹,它矗立在山巅,与南边的凌霄塔形成了一南一北的壮观景象,被誉为“南塔北台”。
了解榆林卫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初年,随着明代边防体系的建立,这里逐渐发展起来。到了正统七年,守将王祯改建了榆林堡,城墙高度达到了二丈五尺。随后在成化年间,都御史王锐和余子俊先后对卫城进行了建设与扩建,使得延绥镇治所迁移到此,成为了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的“榆林镇”。经过多次整修和扩建,直到万历初年,榆林卫城才达到现在的规模,奠定了今日榆林作为地级市的基础。
在今天的行程中,我们特意来到了游客必去的镇北台(见图7),这座建于1607年的军事要塞是延绥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北台呈正方形,共四层,砖石结构,占地5000平方米。每层都有石阶可登,台体依山而立,气势雄伟。我这次终于明白了它的历史作用:最初是作为接待北元部落进贡的场所,后来也成为汉蒙交易马匹的重要市场。
另一处值得一游的是归德堡(见图8),位于市区20公里外,坐落在三面环沟、一面傍水的山梁上。城堡呈簸箕状,西临西包公路,东高西低的地势使得其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据《榆林府志》记载,归德堡建于成化年间,后在嘉靖和万历时期进行过多次修缮。这里曾驻扎过大量军丁,并设有城隍庙等设施,如今虽然城墙裸露,但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痕迹。
夏日自驾的旅程还在继续,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探索着长城沿线的每一处瑰宝。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旅行中感受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体验不一样的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