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箬山故乡:闽南移民与海味交融的美食之旅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7-24
探秘石塘箬山的传统美食文化一、传统节庆美食
1. 糖龟(糖粿)
原料包括糯米粉、早米粉和红糖,通过雕花木模压制成型,纹饰多寓意吉祥,如鱼纹、蝙蝠。糖龟口感软糯香甜,是春节期间、婚庆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美食。它可以蒸食或切块油炸,外酥里嫩。
文化背景:箬山话中“gu”是对糖龟的称呼,象征着团圆和长寿。在祭祀之后,糖龟会被作为礼品相互赠送。

2. 粽
与端午节习俗不同,石塘箬山的粽是过年时的食品。内馅包含蜜枣、红枣和鲜肉等,体现了闽南的风味。
二、山粉(番薯粉)制品
- 山粉圆:番薯粉包裹花生、芝麻等馅料,煮熟后Q弹有嚼劲,常用于甜汤。
- 山粉夹:将山粉糊与猪肉、萝卜、虾干等混合蒸制,晶莹剔透,咸鲜饱满。
- 山粉糊:番薯粉调羹加入果蔬和坚果,口感绵密,是家常甜点。
- 炒绿豆面:实际上是由山粉压制成的粉丝,与海鲜、蔬菜同炒,软糯鲜香,是宴席上的头道菜。
- 肉圆:猪肉糜混合豆腐和山粉,蒸熟后软糯弹牙,是渔家的经典美食。
三、海鲜特色
1. 羹类

- 四羹:包括鳗鱼羹、鲳鱼羹、肉羹和蛏羹,以山粉勾芡,保留海鲜的原味。例如,鳗鱼羹中会加入芹菜和榨菜提鲜。
- 鱼面:鱼肉剁泥后加山粉擀薄煎熟,切丝晒干,煮汤时用作提鲜的“海鲜佐料”。
2. 海鲜酒
- 五酒:黄鱼酒和鳗鱼酒是最典型的代表。活鱼洗净后加入红糖和黄酒炖煮,肉质鲜嫩,具有滋补养气的功效。
- 鸡子酒:鸡蛋加红糖和老酒蒸制,半熟流心,被渔民视为产后的滋补圣品。
四、特色小吃与宴席必备
1. 唧(炸物)

闽南语中“唧”即“炸”,包括枣子唧、鱼唧和肉唧等。做法是将食材裹上面糊后油炸,圆锥形肉唧需要铁勺定型,内馅通常包含肉糜和鸡蛋。它是婚宴中的必备美食,寓意甜蜜。

2. 索面
石塘特有的咸面,细如银丝,象征尊贵。**鸡子索面**是其中的顶配版本,加入鸡蛋和海鲜,适合待客或产妇食用。

3. 墨鱼两吃
墨鱼烧仔排搭配墨鱼糊蒸蛋,一菜两味,体现了渔家人物尽其用的智慧。

五、节令食俗
清明:炊生糕(米糕坯)、摊拭饼(类似春卷),与温岭主流的青团有所不同。
冬至/年节:印糖龟、泡唧、炸带鱼,邻里协作制作,充满仪式感。
总结
石塘箬山的美食是山海与文化的结晶。山粉赋予了主食灵魂,海鲜则成就了鲜味基底。闽南古法(如印龟、泡唧)延续着族群记忆。从街头炸物到宴席羹酒,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渔家生活的温暖和韧性。若您有机会访问箬山,不妨尝试菜场旁“大眼睛老姐”的唧摊,或东巴黎广场的“小岛餐馆”,那里的30年老店炒豆面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