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行攻略:笔记篇(十八)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7-21
旅行日记十八:德令哈至青海湖
位于祁连山脉边缘地带的德令哈市,虽然气候条件与格尔木类似,但由于地理屏障、湖泊湿地以及植被覆盖率较高的缘故,其湿润度优于后者。这座城市以戈壁和荒凉闻名,在诗人海子的一首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中被赋予了诗意色彩。
今日清晨,我们从这里出发前往茶卡盐湖及青海湖,开始了旅程的最后阶段。
车辆驶出市区后,315国道两侧尽是无垠的戈壁和低矮沙丘。一丛丛顽强生长的棱梭草点缀其间,在荒凉中增添了几分寂寥之美。
不久之后,路旁出现了两个相邻的小湖——可鲁克湖与托素湖。前者为淡水湖,水草丰茂;后者则是一片咸水湖,其周边怪石嶙峋,显得格外荒凉和孤独。两湖间由一条河流连接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沿着315国道继续东行,窗外是无边无际的戈壁滩地,黄沙与碎石铺满天际,偶尔可见几株孤零零的骆驼刺或风力发电场的巨大风车。此时天空飘起了雪花,天地一片洁白。
接近乌兰县时,眼前的景象逐渐由戈壁变为高山草原,牛羊散落其间,远处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余脉隐约可见。不久后,茶卡盐湖映入眼帘,它是一片广阔的白色结晶盐面。进入景区,雪渐渐停歇,天空放晴。乘坐复古小火车缓缓驶向湖心,一侧是洁白如冰的盐晶体,另一侧则是巨大的盐雕群和广阔变幻着蓝绿色调的湖水。
离开茶卡后,车辆开始翻越橡皮山前往青海湖方向,在盘山路中不断攀升。公路内侧连绵不绝的是通往山顶的大片草甸,祁连山脉仿佛一道天然屏障,将湿润气候留给南面的青海地区,塑造出辽阔壮美的大草原和湖泊景观;而北侧的河西走廊虽然干旱少雨,但冰川融水的存在又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有限的生命之源。

途中发生了一起小意外:前方的大巴车底部行李箱突然打开,数个拉杆箱散落在逆向车道上。所幸当时对面无车辆通行,并且接近的车辆及时刹车避让,才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若是在怒江七十二拐这样的路段,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惊无险地过了橡皮山垭口后,沿着牛羊悠闲吃草的大片草地继续行驶,在风中飘扬着经幡的指引下,终于抵达了青海湖畔的二郎剑景区。尽管蓝宝石般的湖水看似触手可及,但车辆却需绕行许久才能到达最佳观景位置。在这里,随着沙鸥轻盈地飞舞于水面之上,我们得以尽情欣赏这片广阔而美丽的水域。
离开二郎剑后沿环湖东路向东行驶,沿途依然是雪山、蓝湖、草地和湿地组成的美景画卷,牛羊点缀其间。当夜幕降临之际,青海湖的轮廓逐渐远去,我们在倒淌河镇稍作停留后穿越海拔3520米的日月山垭口前往兰州休息。
日月山脉不仅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分界线,也是农耕区和牧业区的天然界限。越过它意味着此次西藏之旅或更广义上的青藏高原之行即将结束。接下来,我们将踏上返回北京的道路,虽然这次旅程已经画上圆满句号,但心中难免留下些许遗憾——因担忧高反而未能造访日喀则和阿里地区。然而,通过这一趟旅行,我终于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明白自己仍有潜力突破极限。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