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县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5-15
在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美誉归属于德化。
自新石器时代起,德化瓷器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历经唐宋繁盛,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在宋元时,德化瓷器大规模输出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明代,何朝宗这位杰出的陶瓷大师将前人的技艺和烧制经验融会贯通,借鉴唐代佛像吴道子的艺术风格,创作出卓越的德化瓷塑,独树一帜,赢得了“中国白”、“东方艺术瑰宝”的美誉,享有世界艺术珍品的崇高声誉。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也赞誉了德化窑在1637年时以烧制瓷器仙像和精致人物玩具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种类发展到令人惊叹的数量。

德化瓷雕尤其以其白瓷佛像最为杰出,其细腻的工艺、精美的雕刻和生动的表情为人们所赞叹。观音造像尤具特色,有72种不同的姿态,以及200多种尺寸,自明代起就成为德化瓷器传统产品的象征。
德化的白釉瓷器驰名中外,其制品瓷质优异,洁白如玉,胎体致密,透光性极佳,釉面光泽闪烁,犹如透明般晶莹。主要品种包括建白瓷(原名为象牙白)、高白瓷、普白瓷和新开发的色釉瓷等。
建白瓷,又名象牙白或猪油白,其色泽在白色中略带黄色,宛如象牙。这种独特的色彩始于明代,至康熙年间配方逐渐失传,直至1965年,福建省轻工研究所与德化瓷厂合作恢复了它的制作,改名为建白瓷。
高白瓷(又称为高级白度瓷)在1958年由德化瓷厂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研发成功。它使用本地优质的高岭土作为原料,经过高温还原烧制,其白度高达88.1度,瓷器釉面纯净细腻,如同冰雪般洁净。
普白瓷则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胎体,施以普通瓷釉烧制而成。其胎骨坚实,釉色多为灰白色或青白色,有时会呈现铁锈斑点或其他金属杂质的痕迹。
色釉瓷则是通过调整釉料中的微量元素来改变瓷器的色泽,如铜红、钴蓝、铁黑、铅绿等。它们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赋予瓷器独特的装饰效果。

德化瓷的制作技艺包括瓷土处理、雕塑塑造和烧制三个阶段。以优质的白瓷土为原料,结合石雕、木雕、泥塑的艺术手法,运用何朝宗开创的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种技法进行塑造,然后在一千多度高温下进行烧制。所使用的窑炉有鸡笼窑(分室龙窑)、龙窑(蛇目窑)和阶级窑等,这项技艺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