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峰山口,在杏花深处,吃到最正宗的"熬菜"和最松脆的"贴饼子","熬菜"应该算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3-25
石家庄美食记录#在五峰山口,在杏花深处,吃到最正宗的"熬菜"和最松脆的"贴饼子"。"熬菜"应该算是石家庄最广泛最乡土的美食。文雅一点称为"大锅菜",鹿泉乡间都叫"熬菜"。土音发为三声,即"袄"。声音拐个弯,更接地气,更有风味。
不管是"熬菜",还是"大锅菜",都说明做好它需要两点:一是得用大铁锅,一是得较长时间熬煮。若想做得好吃,这两点缺一不可。
大铁锅里放油,油热放糖,熬出糖色,放入五花肉块或片煸炒,瞬间肉块就变为红通通油亮亮。肉炒好后,捞出放置一边。锅内再次放油烧热,放入花椒大料、葱姜蒜炒香,将之前已经切成块儿的白菜投入炒软。放肉、粉条、海带丝、豆腐(白豆腐提前煎成油豆腐或豆腐泡),搅散,炒热。加入少许水,酱油、盐等便进入到了熬的阶段:火烧着,菜咕嘟着,香气四溢。
用大铁锅一般都烧劈柴。点火,填好干柴,火力该猛则猛,该弱则弱,恰好与一锅菜熬好的时间对等。

乡间熬菜一般有两种,一是白菜的,一是冬瓜的,这指的是主菜。白菜熬菜,绝不放冬瓜,土豆可放可不放,一般不放。冬瓜熬菜,绝不放白菜,其余绿叶、块茎类蔬菜也一概不放。而且熬菜的调料就是花椒大料,它们不需包裹住,就是散在大锅中,杂在熬菜里。或许这样更容易出味,但吃起来颇为麻烦。尤其是那些花椒,得从碗中一个个捡出来。
五峰山口梁家庄的熬菜就完全做到了我刚才说的那几点:大锅大柴大火,大白菜宽粉条细海带红烧肉,还有那星星点点的黑花椒。嗬,真是地道的香!

我们是在入山口的那家店吃的。一个七十好几的老太太招呼着我们,很朴实,爱唠叨。她站在桌前向西南望去,有烟气升腾。自己就叨叨:“哈,那家又熬一锅了”。我不解其意,正琢磨间。她坐到我旁边对我说:“那边的饼子3块钱一个,包子也是”。我这就明白了:在那边山寺的入口,也有这样一家铺面,同样有熬菜等等。老太太继续说:“我们这儿人少,她那人多,卖得还贵。”那边正对着停车场,人们放下车,更容易看到那家。而这边是登五峰山的入口,眼下防火,不让上山。所以,去寺庙的人也要比这儿多。
我在十年前,经常到这里来。那时这里刚刚开发,最大的感受就是农家院一个个开张。从一开始的两家,变成了坡上坡下,满地都是,足足有近30家。这几年经过治理,又恢复成了最初始的状态。现在山坡上还有遗留下的建筑痕迹。
这里还有各种蒸碗,荤的素的都有。荤的35元一碗,素的15元。而熬菜是10元一碗,只是一碗,不能续碗,不管饱哦。其他地方的好多农家院是15元管饱的。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