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基础知识,此处老壶友群或许非适宜之地分享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7-18
这只是基础的知识点,这样的内容似乎并不适合在这个老茶友聚集的平台分享,仅供路过的初学者参考。
紫砂原矿,通常称为生泥。其外观类似块状岩石,开采后需经过数年的露天堆放,风化成细小颗粒后方可开始加工利用。传闻中,需要开采千吨的紫砂原矿才能提炼出一吨左右的紫砂泥(本人未亲自考察),然后通过人工筛选剔除其中的大块、杂质、废土以及含硫、含铁等明显有害物质,接着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再经过适当筛孔的筛选(筛孔分为60目、40目、32目和24目),加入适量的水练成块状。之后,通过人工锤炼或真空炼泥机进行压炼,以排除泥中的空气,放置数月后才能成为制作壶坯的熟泥。
将紫砂原矿加工成制作紫砂壶的原料,传统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露天堆放自然风化。直到紫砂原矿经过人工揉捏后,可以呈粉末状,其最细的部分达到85目(每平方厘米的筛子网眼个数),以确保烧制出的紫砂壶拥有0.02毫米的孔径;对于未完全风化的部分,需要在石磨上进一步研磨。整个自然风化过程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2、和泥。将风化后的原料加水揉合,直到用手抓起后不粘手并留下指纹,且这些指纹在两个小时后依然清晰可见且不变形,这时就达到了制作壶所需的可塑性。
3、陈腐。将和好的泥料用油纸(或塑料袋)包裹起来,然后进行堆放,以增强泥料的黏性。这个过程称为陈腐,需要半年的时间。
4、捶泥。经过陈腐的泥块在加入适量的熟泥(制作壶胚剩余的余泥)后,还需要用木棰进行捶打,逐步排除泥中的空气,从而加强泥料的韧性。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