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美食之旅:从避风塘到天后的烟火气息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7-18
除了音乐、电影以及购物体验,香港的美食同样是一大亮点。在这个仅占1105平方公里的小岛之上,汇聚了超过15,000家餐厅。这里既有星光熠熠的米其林星级餐馆,也不乏外表朴实却令人惊艳的街头小吃摊位。从世界各地引进的独特风味到流传百年的传统美食,应有尽有。
最近,深圳卫视推出了一档以治愈系为主题的原创纪录片《宅人食堂3》,这期节目特别来到了香港。作为一位已经定居多年的北方姑娘黄西西,她与制作团队穿梭于这座永不熄灯的国际大都市之中,在一道道地道美食之间感受最真实的、充满温情的香港。

港大发奖牌:平凡港人的深夜食堂
香港拥有的是世界上最为宽敞的人行道,以便匆匆忙忙的市民能够快速通行,并确保高效工作。无论是高级写字楼里的商业精英还是街头小店铺的工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生存下去。
在城市迅速发展的浪潮中,一些古老的店铺仍在高楼大厦之间顽强地生存着,为钢筋水泥森林留下了一丝柔软和温暖。这家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就一直营业至今的老店,在凌晨3点依旧准时亮灯迎接顾客。深夜供应的茶点与热汤不仅满足了无数早起谋生工人们的口腹之欲,更给他们带来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在那些霓虹灯光无法照亮的辛苦时刻,新兴食家提供的流沙包和烧卖给了过路人们无尽的温暖与感动。
2012年,这家老字号从厚和街搬迁至新址时,每天凌晨3点前来排队等候的老港大师生们甚至引起了警方的关注。店主徐兴表示,其实大家只是非常不舍得离开这里,纷纷过来拍照留念以作纪念。为了感谢新兴食家对无数港大学子深夜美食需求的贡献,香港大学特别在百周年校庆时为它颁发了奖牌。
这一期《宅人食堂》的第一站就将带您走进这家荣获香港大学表彰的深夜食堂。
狮子山下:美食背后的香港精神
1975年的歌曲《狮子山下》,表达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集到这座小小岛国,逆境求存、埋头苦干、同舟共济的精神,并逐渐成为市民心中的“市歌”。
香港的餐饮业将这种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节目中走访的几家店铺无论是新兴食家还是喜记,亦或是华姐清汤腩和陈汉记等老字号都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背景。每一家老店的发展历程都凝聚了几代港人的奋斗史,同时也记录了这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
从最初在街头摆摊谋生到现在拥有稳定的店面,这一路走来既有像喜叔这样的第一代香港人艰苦创业的经历,也有许多年轻一代的辛勤努力和老街坊们的相互支持与帮助。
在香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并不完善,因此人们往往工作到无法继续为止。在茶餐厅里见到清一色的老员工并不罕见,这背后是几十年来大家彼此之间的互相照应和扶持。走进每家老店都会感受到如同回家一般的温馨氛围。

香港味道:美食中的匠心精神
蔡澜曾说过:“香港人就是拼命挣钱、拼命吃。”这种拼搏精神使得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而对饮食的讲究则让港人们在烹饪上精益求精,使这座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
“煮牛腩时要注意其筋骨的韧性及烹调时间。如果采用快速软化的做法,会导致肉质变烂,那就失去了意义了。”华姐清汤腩现任老板谈及自家的烹饪秘诀时流露出自豪之情。
港岛的大街小巷遍布着各式各样的糖水店,几乎每部TVB剧集都会出现角色深夜喝一碗“糖水”的情节。广东人所谓的“糖水”远不止是在热水中加入糖那么简单,而是通过熬炖煮三种方式制成的汤品或甜点。佳佳甜品是一家从凌晨三点就开始营业的老字号糖水店,拥有超过30年的历史,并坚持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糖水而长盛不衰。
正如蔡澜所说,“保持传统的饮食就是保留繁琐的过程”,只有用最好的原料、最用心的态度和最下功夫的手艺才能做出最佳的美食。
香港被誉为华洋交融的东方明珠,这个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地如今以高耸的商业大厦与迷人的维港景色示人。然而《宅人食堂》却通过穿梭于繁忙街巷的方式揭示了这座城市更真实的一面,这不仅仅包括避风塘炒蟹、华姐清汤腩、陈汉记布拉肠粉等知名美食,还有它们背后蕴含的人间温情和烟火气息。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