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7-25

惠来:山海携手,谱写全域旅游新篇章

位于广东东南沿海的惠来,凭借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山海惠来”为发展定位,积极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特色IP的方式,形成了“文旅+生态+乡村”的多维发展模式,成为县域旅游转型升级的典范。

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

一、核心驱动力:资源整合与IP塑造

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

惠来的旅游发展始于对资源的深度整合和特色IP的精心打造。这里有棵名为“福荔”的古树,历经800年风雨沧桑。围绕这颗古树,惠来串联起17万亩荔枝林,开发出古荔研学、采摘体验、荔枝宴等多种业态。2024年的荔枝季吸引了超30万游客前来,同时推动了荔枝干、果酒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产值增长40%。此外,惠来还举办“惠来荔枝文化节”,将英歌舞等非遗表演融入其中,并结合电商直播,实现了“一节带多业”的发展模式。

海洋资源同样是惠来的亮点。108公里的海岸线被打造成滨海度假带,靖海镇的风电场观景台,大风车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热门地;赤澳村的“沙滩露营节”浪漫氛围浓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夏季时,这里日均接待游客破万人次。神泉港的“渔家乐”全面升级,推出海钓赛事和疍家文化体验,让游客既能出海钓鱼,又能参与捕捞,亲手制作鱼丸,感受独特的渔家生活。

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

二、项目引爆:重大文旅工程落地

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

惠来实施“一镇一景”的全域布局,每个镇都有其独特的旅游魅力。隆江镇以“猪脚饭”美食IP建设特色小镇,游客在此不仅能品尝正宗的猪脚饭,还能参观手工作坊,了解制作工艺,走进民俗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葵潭镇则利用玄武山的宗教文化,开发禅修康养线路,为游客提供心灵休憩之所。

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

投资50亿元的惠来临港产业园文旅板块正在加速建设,未来将拥有海洋主题乐园和免税购物中心,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它与揭阳滨海新区形成联动,进一步提升惠来旅游的吸引力。

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

三、基础设施升级与智慧旅游

汕汕高铁惠来站在2023年通车后,惠来的交通实现了大跨越,从深圳到惠来的时间缩短至1.5小时,大大拉近了惠来与大湾区的距离。新建的50公里环古荔林生态绿道,让游客能更好地亲近自然,欣赏荔枝林的美景。

数字技术为惠来旅游赋能。“惠来文旅云”小程序上线,游客通过手机就能享受AR古树导览,仿佛有一位专业导游在身边讲解;还能在线预约渔船出海,方便快捷。2024年,线上订单占比达60%,智慧旅游让惠来旅游更具活力。

惠来全域旅游创新模式:打造大湾区后花园新地标

四、数据印证发展成效

令人瞩目的数据见证了惠来旅游的蓬勃发展。2023年,惠来接待游客量突破5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28%。乡村旅游带动2.6万农民就业,民宿数量每年增加120家,户均年收入超8万元,旅游不仅让惠来声名远扬,也让当地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

五、未来方向:瞄准“大湾区后花园”

未来,惠来将朝着“大湾区后花园”的目标迈进。在生态保护与开发上,惠来划定红树林保护区,推广低碳旅游,让山海美景得以长久保存。文化方面,筹备“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惠来展”,深挖历史文化,强化惠来的历史标签。区域协作上,联合汕尾、潮州推出“粤东海岸线遗产之旅”,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惠来将农耕文明、海洋文化、现代产业有机融合,通过差异化的旅游体验激活消费,为县域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惠来样本”。相信在未来,惠来会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让更多人领略到“山海惠来”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