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宣宗游览地:太湖县四面寺历史探秘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7-18
四面寺,亦称四面庵、大中寺,坐落于太湖县晋熙镇湖滨村青岩组,距离县城仅3公里之遥。此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据乾隆年间的《太湖县志》记载,“四面山位于县东北十五里处,地形方正而尖锐,四面景观一致,自山脚至山顶有石阶、桥梁、古刹及佛塔等众多历史遗迹。四周山谷幽静,竹林茂密,成为文人墨客研读的理想之地。传说唐宣宗曾游览于此。
四面寺坐落于四面山腰间,寺庙三面环抱于群山之中,西边与龙山宫、凤凰山相连。寺内藏有一天然石洞,顶部用石条覆盖稳固,洞壁由石块砌成,据说能够通向几里之外的龙山山崖上的西风禅寺。寺庙背后便是著名的皇藏峪,因唐宣宗曾在此避难而得名。站在寺庙前方,可一览太湖县城的美景。在四面山顶现建有一座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塔。
据记载,唐代宣宗李忱曾在该寺期间写下了一首诗:
穿山度石不辞劳, 到底还他步步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宋代的《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记载,四面寺与邻近的白云山海会寺、千佛寺、龙门寺、独阜寺共同构成了皖西南地区重要的禅宗圣地。
传说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庐山时,两人同观瀑布,智闲提出作诗以表敬意。他先吟出两句:“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而李忱则紧接着续写道:“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宣宗为僧的记载,该书中将地点搬至福建福清黄檗山,并且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时所吟之诗句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但李忱所作的两句则保持不变。
从文言修词的角度来看,经过修改后的版本在语法上显得更为精致与典雅。这表明宣宗的诗才的确有过人之处。

目睹四面寺遗留至今的历史痕迹,令人惋惜不已!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