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历史文化交融的故事(一、荔枝肉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5-12

一、历史故事:历经千年的文化交融

闽菜荔枝肉的历史渊源涵盖宫廷传说、民间智慧以及语言趣话,呈现出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1. 唐代宫廷传说

梅妃思乡之说:唐代莆田籍的梅妃江采萍入宫之后思念家乡的荔枝,御厨便把猪肉剞上花刀炸成荔枝的模样,再淋上酸甜的酱汁,形状与味道兼备,以此慰藉她的思乡之苦。这道菜后来传入民间,成为莆田的特色菜。

2. 清代御厨创新

清末福州厨师王宝山以糖醋烹饪技法闻名,他改良后的荔枝肉烹饪技法被载入清宫的《膳底档》,民国之后传回福州,成为闽菜的代表。

3. 民间语言趣话

由于福建方言里“里脊”的发音近似“荔枝”,于是误传而得此名。还有传说古时百姓为了节省猪肉,裹上地瓜粉油炸,加入荔枝果肉增添味道,形成了早期的版本。

4. 地域文化符号

在婚宴、节庆时象征吉祥,2016年入选“福州十大名菜”,2021年被纳入闽菜保护名录。

二、经典做法:对刀工与调味的极致追求

荔枝肉的关键在于“形似荔枝,味超荔枝”,传统做法分为福州派与莆田派,现代又衍生出多种创新做法:

1. 福州传统炸熘荔枝肉

食材:猪里脊/后腿肉300克、荸荠100克、红曲粉5克、白糖20克、香醋20克、湿淀粉30克。

步骤:

历史文化交融的故事(一、荔枝肉的传承与创新)

1. 刀工操作:肉切成1.3厘米厚的片,剞十字花刀(深度为2/3),再切成斜块;

2. 上浆固定形状:肉块和荸荠片用红曲粉、湿淀粉抓匀,静置10分钟;

3. 油炸塑造形状:八成热的油初次炸到卷曲成荔枝状,再复炸至外皮酥脆;

4. 糖醋汁讲究“酸甜均衡”,传统用红曲增色,现代多用番茄酱调色。

3. 现代演绎

十八娘红荔枝肉:以闽王女儿的传说为灵感,肉丸裹红色脆粒,形状像新鲜荔枝;

健康改良:用鸡胸肉代替猪肉,低糖配方符合现代饮食需求。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

1. 技艺精华

刀工要求“剞刀均匀,深浅相同”,火候要“初炸定型,复炸酥脆”;

糖醋汁讲究“酸甜均衡”,传统用红曲增色,现代多用番茄酱调色。

2. 文化寓意

历史文化交融的故事(一、荔枝肉的传承与创新)

象征团圆(四喜丸子的变体)、思乡(梅妃典故),体现闽菜“山海交融”的特质。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