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白雀豇豆饼:清乾隆钦点,常州特色传统美食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3-25
位于江苏常州的豆斋饼,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当地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味觉记忆。
在古代,常州人便将豆斋饼作为祭祖的重要供品,用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历经岁月变迁,这种传统的祭祀食品逐渐演变为一道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豆斋饼有大有小,较大的豆斋饼常用来制作馅料丰富的菜肴,因其形状类似钱币而被称为“金钱饼”。而昔日用于祭祀的小豆斋饼,也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用途越来越广泛。
制作豆斋饼选用的食材极为讲究,必须选用常州及附近地区的白雀豇豆。这种豆子中间有一处暗红的小点,宛如小鸟的眼睛,因而得名“白雀豇豆”。

豆斋饼口感酥香、多孔,具有吸附美味的特点。常州人常将其放入豆腐汤中,或是在烧肉、蒸鱼时加入少许,以吸收汤汁的精华。一碗浓油赤酱的红烧肉,配上几块豆斋饼点缀其中,饼体饱满且滋润,其味道丝毫不逊色于红烧肉。

传说在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至常州时,曾品尝过这里的豆斋饼,对其美味赞不绝口,从此常州豆斋饼的名声远扬。而豆斋饼的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寒冷的冬日早晨,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汤搭配几块豆斋饼,成为了常州人心中最温暖的家常味道。而在清明、七月半、年三十夜等传统节日里,豆斋饼更是祭祖和家宴中不可或缺的供品与美食。它不仅是一道菜肴,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