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里和和美美兴大同的文化自信样本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5-09
和和美美兴大同——解码古都大同的文化自信样本
山西大同,城如其名,城市的文化血脉中镌刻着崇尚交往交流交融的基因。
秦汉名邑、北魏京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是蒙古高原进入中原的“咽喉”孔道,自古即为我国北方各民族混居之地。一部大同城市史就是一部鲜活的民族交融、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史。

大同古城和城市街景交相辉映。图1
和合汇融,美美与共。今时今日,拥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大同,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以文拓业,开和美之气象,启时代之光华。

“华严寺里的辽代塑像、石经幢,善化寺里的金代雕塑一定不要错过。”
华严广场上,音乐教师吴艳青一边帮人指路,一边还不忘为游客推荐当地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著名文化景观。
早在2300多年前,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拉开了大同地区民族交融的序章。

到了汉代,大同商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盛,留下了昭君出塞等诸多传说。
此后,鲜卑人将这里定名平城,立为都城,建立北魏。他们主动拥抱融合,深度推行变革。这些措施,成为后来大唐盛世的重要基石。
大同一度成为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异域胡商会聚、奇珍异宝云集,既是民族交融之地,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区域之一。
味觉是城市的共同记忆。以美食享誉的大同,叫得响的名吃并不限于产自本地,无论草原美食,还是生猛海鲜,都能在这里化作代表本地风味的“招牌菜”。比如,不产小麦的雁北,却将刀削面变成其最负盛名的特色名吃。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但为转型中的大同提供了对历史文化元素重新定位的路径,更成为承载大同在长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所形成的文化资源优势、强劲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提质的关键一招。
资源丰富的文旅产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探索。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