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探秘宣纸的魅力:润墨性、稳定性与多样性(图解)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7-30

  1. 1964年秋季,郭沫若先生对径具宣纸厂赋诗赞誉:“宣纸乃中国劳动人民的匠心独运,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无它则无法充分展现其韵味。”宣纸以其独特的薄、密、光、细、绵、韧、轻、软、洁、白特性,在书画创作、装裱修复、古籍复制、版画印刷、册页扇面、拓片信笺等领域大放异彩,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享有“纸中之王”的美誉。若要概述宣纸的特质,我们可将其归结为五个特点:润墨性、稳定性、耐久性、抗虫性和多样性。

    润墨性是宣纸最显著的特点,即在使用水和墨进行书画创作时,墨迹边缘均匀扩散,着墨力强,墨色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烈。润墨性是宣纸众多特性中最为突出的,并且是中国传统书画对纸张质量的关键要求之一。当笔墨作用于宣纸,能展现出焦、浓、枯、淡、湿的效果,即所谓的“墨分五彩”,变幻无穷。

    探秘宣纸的魅力:润墨性、稳定性与多样性(图解)探秘宣纸的魅力:润墨性、稳定性与多样性(图解)探秘宣纸的魅力:润墨性、稳定性与多样性(图解)
  2. 宣纸润墨性的好坏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其主要原料青檀皮纤维壁薄、质地柔软且排列整齐,尤其在自然干燥后,韧皮纤维细胞壁上分布着与纤维长轴平行的皱纹,这些特性使得青檀皮成为制造宣纸的理想材料。二是宣纸的润墨性取决于青檀韧皮纤维细胞壁上皱纹之间的碳酸钙含量。传统工艺中加入氢氧化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参与反应,可能形成碳酸钙盐类,增加纸张对油墨的吸附力,使纸面更紧致柔软,同时作为碱土金属化合物,保护纤维免受氧化降解。

    宣纸润墨效果主要体现在吸墨后纸上颜色扩散的层次感。此外,宣纸表面涂布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它通过将白色矿物细粉和胶粘剂均匀涂抹在纸面,再用石头研磨使其平滑,提高了纸张的白度和平整度,减少了透光性,使纸面更致密,吸墨效果更好。常用的涂布剂有石膏、白土、滑石粉、石灰、高岭土等。

  3. 宣纸的稳定性极为出色。与普通纸张相比,宣纸在着墨后不易起毛、翘曲或变形。这主要得益于青檀皮纤维的高度规整性以及均匀的孔隙分布。另外,宣纸中半纤维素含量较低,制作过程中使用稻草时,通过水浸和灰腌技术减少了半纤维素含量。此外,添加的纸药如黄蜀葵梗叶、杨桃藤、模叶、野葡萄、仙人掌等在纤维间形成隔离层,降低了着墨后纤维结合力的变化。

    宣纸有“千年寿纸”的美誉,其耐久性显著优于其他书画纸。据研究,宣纸的寿命可模拟老化至1050年以上。这主要得益于宣纸的pH值和青檀皮纤维自身的优良性质,使其能够长久保存而不易损坏。为延长纸张寿命,提升耐久性,应多关注碱性造纸工艺的研究与开发。自宋代以来,宣纸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纸药的广泛应用。

    探秘宣纸的魅力:润墨性、稳定性与多样性(图解)
  4. 宣纸具有强大的抗虫性,能有效抵抗害虫侵害,受虫害的程度远低于其他纸张。不过,要防止宣纸及其作品受到蛀虫破坏,妥善保管至关重要。为预防虫害,可使用中药如芸香草、樟脑等。宣纸品种繁多,加工后更显独特魅力。例如,生宣经过胶矾水处理成为熟宣,薄者称“蝉翼笺”,不吸水,适合工笔重彩画。加入云母、朱砂或泥金的宣纸分别称为“云母笺”、“朱笺”和“绘金笺”。另外,利用槐花、秦皮、桅子、黄蘖等药用植物对宣纸染色,可制作出五彩斑斓的“色宣”。这些丰富多样的宣纸满足了书画、装裱、碑帖复制、古籍装帧等各种艺术创作需求。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