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成语之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7-31
婴儿年龄段
婴儿出生三日即设筵招待亲友,这被称为“汤饼筵”。此外,小儿出生时也称为赤子或襁褓。
1岁
婴儿学语的声音被称为牙牙。清朝袁枚在《祭妹文》中提到,两个女孩两岁开始学话。
2岁

这段年龄被称为孩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孩童指的是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是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形状如角,因此也用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这段年龄被称为总角之交,也就是说,是个孩子和小朋友之间的朋友。
童龀
龀是指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这个词在《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描述。因此,童龀也可以代表人儿童少年时期。

9岁
九龄是指9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黄口,也就是说,是个10岁以下的小孩。
10岁
幼学是指10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外傅之年,傅是指外祖父。

12岁
金钗之年是指女孩12岁。这段年龄被称为舞勺之年,勺是古代一种乐器,也可以代表舞蹈。

13岁
豆蔻是指女子13岁。这个词源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杜牧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
15岁

及笄是指女子15岁。这段年龄被称为舞象之年,象是古代一种乐器,也可以代表舞蹈。
16岁
二八是指16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碧玉年华,也有写作“破瓜之年”的。碧玉是指美丽的少女。
20岁

加冠是指男子20岁。这段年龄被称为半老徐娘,徐娘是指老妇人。
40岁

不惑是指40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高龄,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六十岁以上的人。
60岁
花甲是指60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下寿,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六十岁以上的人。
70岁
从心之年是指70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古稀之年,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七八十岁的人。

77岁
喜寿是指77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朝枚之年,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八九十岁的人。

80岁

耄耋是指80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中寿,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80岁以上的人。
88岁
米寿是指88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伞寿,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八十岁以上的人。
90岁

上寿是指90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鲐背,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九十岁以上的人。
99岁

白寿是指99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期颐之年,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百岁高寿的人。
100岁
期颐是指100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上寿,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百岁高寿的人。
108岁
茶寿是指108岁的孩子。这段年龄被称为寿终正寝,是个敬辞的名词,也可以代表一百零八岁高寿的人。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