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七月半的粘米粑,承载着最温柔的乡愁思念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9-14

当秋意渐浓,钟山县的稻田上空飘过阵阵凉爽的晚风时,农历七月的传统习俗——吃粘米粑和鸭汤的日子就到了。在这里,中元节通常比其他地方提前一天开始庆祝——在七月十四日的清晨,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地准备好了供品摆放在神龛前:一盘热气腾腾、晶莹剔透的米饭配上一只炖得酥烂、香气扑鼻的鸭子,旁边还有一堆粽子,老人轻轻念诵着:“祖先,请来享用这一餐吧。”

据说,在这个传统节日中,七月十五日这一天被称为“洞二洞”,意味着阴曹地府的大门会在当天向亡灵敞开。有人会选择在这个傍晚时分点燃香烛,借着微弱的火光轻声呼唤逝去亲人的名字,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份思念,并回到人间享受片刻的家庭温暖和熟悉的气息。

七月半的粘米粑,承载着最温柔的乡愁思念

粘米粑需要揉得恰到好处,鸭子则要炖至酥烂入味,而烧纸时人们会将满腔的怀念之情寄托在一张张纸钱中。这些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并非迷信,而是中国人对于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家族传统文化的尊重:我们相信人与人间的情谊不会因为离别而终结,总是通过节日里的仪式感让这份情感得以延续。

七月半的粘米粑,承载着最温柔的乡愁思念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用手机记录下神龛前的供品场景,但他们依然会跟随长辈学习制作粘米粑的手艺,并在烧纸祈愿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愿。时间流逝或许会让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但有些感情却历久弥新,就像农历七月半期间拂过钟山县的那阵清风,总能准时将人们内心深处对亲人的思念带回到现实生活中。

七月半的粘米粑,承载着最温柔的乡愁思念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