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记|水墨般的美景,在宏村遇见了半卷春天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7-19
当春天来到皖南时,它带来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画卷。宏村在三月是如此美丽,如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似乎随着风儿吹过,就会被揭开。远处马头墙的剪影被薄雾洒湿,而檐角滴落的晨露,是春天给宏村的第一行诗。
南湖像是时光打磨的铜镜,阳光初醒时,整个湖面都映照着柔和的蓝色。湖畔垂柳蘸水写意,残荷的枯枝在涟漪中勾勒出冬日的余韵,而新生的嫩芽已悄然爬上枝头。画桥上三两学子支起画架,笔尖蘸着南湖的雾,将粉墙黛瓦与远山淡影悉数收进画框。我忽然懂了《卧虎藏龙》里李慕白为何在此驻足——江湖再远,终究不敌这一汪碧水洗尽尘埃的温柔。

循着潺潺水声钻进巷弄,脚下是流淌了六百年的“牛肠”水圳。石渠清浅,倒映着妇人浣衣的剪影,槌声与流水合奏成古老的谣曲。明朝的汪氏先祖用智慧将山泉引入千家万户,清晨八时前,这水是村人的茶盏;八时后,便成了生活的调色盘。
转过九曲石阶,月沼如一弯青玉嵌在村心。半月形的池塘边,晾晒的腊肉与红灯笼在风中轻晃,倒影被揉成粼粼碎金。传说胡重娘执意将池塘凿作半圆,只因“月满则亏”——徽州女子的心事,原来都藏在涟漪荡开的纹路里。
一碟臭鳜鱼端上桌,发酵的“异味”裹挟着鱼肉鲜嫩直击味蕾;毛豆腐在油锅里蜕变成金黄绒球,咬开酥壳,内里竟似乳酪般绵密。老板娘笑说:“徽州的‘臭’是岁月的沉香,吃懂了,才算见过宏村的魂。”
街角的老妪守着炭炉,黄山烧饼的芝麻香勾住行人衣角。咬一口,梅干菜的咸鲜混着猪油香在齿间迸裂——这滋味,像极了宏村:粗粝的石板路下,藏着一颗滚烫的心。
入夜后的宏村,是另一卷被点亮的宋词。月沼畔的灯笼次第亮起,暖光爬上雕花窗棂,将白墙晕染成琥珀色。打更人的梆子声从深巷传来,惊起檐角宿鸟,扑棱棱掠过星空,又落进南湖的梦里。
我倚在客栈的木栏上,看对岸写生的少年收起画板。他的速写本里,有南湖的晨雾、月沼的倒影,还有一只蜷在门墩上打盹的狸花猫——原来宏村的慢,是可以被折叠成册的。
离村那日,雷岗山飘起细雨。站在观景台俯瞰,宏村宛如一方浸透的徽墨,在山水间缓缓化开。那些被游人踏响的石板路,终究会在暮色中重归寂静;而水圳依然流淌,将六百年的光阴酿成下一季春色。
或许世间所有惊艳,都需以岁月为笺。若你问三月的宏村像什么?——大约是宣纸上一滴未干的墨,欲言,又止。#游记##徽州##宏村##三月徽州#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