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的丈夫李哥铁了心要投身餐饮行业,在市中心商业街盘下一家店面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7-31
李先生决心投身餐饮业,在市中心商业街租赁了一家店铺。该地段年租金高达12万元人民币,再加上13万元的店面转让费以及加盟费用、装修和设备购置等开支,总计投入了大约35万元。新店开业已经四天,第一天营业额仅有760元,第二天上升至1620元,第三天则达到1680元,然而到了第四天,数字又回落到1500元左右。面对这样的经营状况,李先生的妻子张女士忧心忡忡。
张女士紧握计算器,手指因频繁按动而酸痛:35万元的总投入意味着每天至少需要摊销成本1000元——租金日均约330元,转让费每日分摊360元,加上食材损耗、人工和水电费用等,即使门店停止营业,每24小时都在消耗资金。依据这几天平均1400元左右的收入来看,扣除50%的原料成本后,净利润仅剩700元左右,若要实现回本,则需要大约470多天的时间,即接近一年零三个月。



深夜闭店之后,厨房里的灯依旧亮着。李先生盯着监控视频一帧一帧地分析:午餐时段外卖订单量占比不足20%,大多数顾客是附近写字楼的白领,在用餐高峰期常常抱怨出餐速度慢;晚餐时间集中在傍晚6点到7点之间,之后大厅几乎空无一人;最畅销的招牌菜毛利率仅为35%左右,而那些高利润的小吃拼盘却很少有人问津。


张女士查阅了加盟合同,发现总部承诺的区域保护条款实际上并未得到落实——在步行距离仅800米的地方新开了一家竞争店铺,并推出了充值送菜品的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她鼓起勇气联系了区域经理,对方却以“市场波动属正常现象”为由,只发送了一份标准化营销方案,其中充斥着诸如“朋友圈集赞”和“第二份半价”的老套策略。
转机出现在试营业的第二周。夫妻二人注意到周边社区的老年顾客通常在上午10点前来购买早餐,于是决定提早至早上7时开门,并增设现磨豆浆与包子档口;他们还针对外卖用户推出了“30分钟内送达,超时则免单”的承诺,在优化后厨动线之后,出餐效率提高了40%左右;周末期间推出亲子套餐,并在商场入口处发放带有二维码的优惠券。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门店的日均营业额稳定在了3000元左右。李先生在他的账本上划了一条红线:本月净利润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尽管距离回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看到周末时门外排队等候的顾客越来越多,张女士终于将计算器锁进了抽屉里——这一次,她真切地感受到了经营之道。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