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摊未取消,计价方式新变革背后的真相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7-18
《真相揭秘:公摊并非取消,而是改换名称》
近来,“公摊取消”这一话题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各地官方纷纷宣布将采用套内面积作为销售标准,这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购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实际能得到100平方米吗?”“这种操作到底是对消费者有益还是只是一场数字游戏呢?”让我们深入分析,探寻真相。
事实解析:公摊并未消失,只是改变呈现方式
张家口住建部门指出,“取消公摊”其实是指销售计价方法的调整。从前是按建筑面积计算总价(即建筑面积乘以单价),而现在改为了套内面积×单价的方式。比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其中80平方米为套内面积和20平方米为公摊面积),如果售价为100万元,按照新计价方式的单价涨至每平方米1.25万元,总价依然保持在100万元不变。这似乎意味着,“公摊”这一部分费用实际上是转移到了“单价”上,就像羊毛被重新梳理到不同的纤维中。

专家观点:支持与反对的声音
一些专业人士对这一改革持肯定态度。易居严跃进认为这种调整有助于解决“买90平方米仅得60平方米”的问题,“透明消费”。而另一些人则持有怀疑,比如中原张大伟认为,公摊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且取消公摊就等同于开发商的明目涨价。
购房避坑指南:警惕假象
在面对这一改革时,购房者需谨慎对待某些误导性的宣传。一些楼盘可能利用“得房率100%”这样的噱头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阳台、飘窗等空间被半赠送或偷面积的方法仍然存在,这些操作往往对实际成本影响微乎其微。
后续费用与存量房问题
衡阳的政策明确了房产证上会明确显示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三个数字。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于按建筑面积购买的老房子,新政策如何调整这部分老房子的计算方式?以及未来针对按套内面积购买的新房,现有的物业费和契税是否仍按照建筑面积进行收取呢?这些问题都存在不确定性。
二手房市场的挑战
考虑到存量房与新房的不同计价标准,对于二手房市场来说,这将是一个复杂且可能混乱的过渡期。新旧政策的交替可能会对二手房的价格、交易方式以及消费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最终思考:改革的核心在于透明和公平
取消公摊这一举措实质上是对“公摊”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减少或消除。真正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让购房者清楚地了解每一分钱的具体用途,包括但不限于房价、得房率以及配套政策等。这要求改革不仅在销售计价方式上有创新,更要在费用分摊和政策执行上确保公正。
结论:取消公摊是否是真正的利好或只是数字游戏?

我们鼓励读者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并关注实际的市场反应、相关政策落实以及购房者的实际体验。这次改革是否真正惠民,或是只是一场数字上的创新与调整?答案可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所不同。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