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岁月如歌,老友相聚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7-18

岁月如歌情意在 老友欢聚心飞扬

临回衢州前一周,我在老家上饶发起了弋阳工行老友聚,得到了分居两地的众老友积极响应,经过几天的微信讨论和磋商,经历内部一番争着请客做东,22号晚上定下了8月23~24日聚会计划、行程路线和食宿安排。由于我这个发起人长期不在家,别墅有天有地却无宽带,所以我把聚会报到地定在上饶合易置换超市,由曾经在弋阳工行做过多年代办员、与我这些老友十分熟络的小妹妹代为接待,顺便参观一下新的商业模式,听一下合易置换创业思路,权当了解当下经济实体生存困境与出路,开开眼界。

中午在我家附近的乡下菜酒店用餐,丽姐和阳姐协助我点菜,按照荤素搭配、有辣无辣皆有的原则,十三个人点了十三道菜,并点了婺源糯米子糕、上饶清明果和鄱阳酒糟发糕三种地方特色主食,我们有说有笑居然一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年轻时我们个个在单位都是合唱团主力,加上室外异常炎热,午饭后我们跑到万力时代广场去K歌。帅大姐虽然已经75岁,唱起歌来依旧高亢,中气十足;家属老徐唱歌深情,颤音悠扬,充满磁性;原先的领唱李姐更是麦霸一枚,再高再难的歌她都拿捏很准,从容演绎,仿佛原唱;英、雯和丽姐这几年老年大学唱歌班没白上,英唱得温婉动听,雯唱出了自信,丽姐已经唱出了降央卓玛的韵味。身体较差的阳姐和帅大姐的老伴虽然不能放声高歌,却也默默地陪同了一个下午。

晚饭是丽姐做东请客,放在老广场的红掌勺,她用心点了与中午不重样的菜肴。在桌上,我们边吃边聊共同关注的其他老同事近况,不知不觉吃到八点钟才分手。我们这一群老友,最小的是我,也叫58岁了,最大的是帅大姐,高低十七岁。到底不比当年了,晚上逛东门“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及撸串吃烧烤的原定计划都临时取消了,变成去酒店登记、就地休息了。

岁月如歌,老友相聚

次日七点多钟,我们夫妻到酒店,带住宿的两对夫妻开车去水南街,想去胖子筒骨粉吃特色炒粉,没想到老板带老婆孩子去福建赶海去了,紧闭的店门张贴一张红纸,写着一首打油诗: “生活需要仪式感,今日带娃把海赶。出发福建塘屿岛,月底回家把粉炒。”临时我们改在隔壁的“廿四都清汤店”用餐,吃了也不错的洋口炒粉。

早饭后,我们在森林公园集中,再到附近的信江生态长廊散步、拍照,虽然还是高温天气,我们虽然汗流浃背,但依然兴致勃勃地玩了一上午,巧遇了散养的天鹅群以及其中三口之家,走到了小火车轨道那一带。中午我们返回老城,车停进市行大院,人到后面老街的老字号福满楼用餐,李姐做东请客,特意点了石锅鱼、肉丝炒白玉豆、南瓜花炒蛋等特色菜。午饭后大家开心分手,期待不久的将来再次相聚。

我们这一群老友,最小的是我,也叫58岁了,最大的是帅大姐,高低十七岁。到底不比当年了,晚上逛东门“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及撸串吃烧烤的原定计划都临时取消了,变成去酒店登记、就地休息了。次日我们夫妻到酒店,带住宿的两对夫妻开车去水南街,想去胖子筒骨粉吃特色炒粉,没想到老板带老婆孩子去福建赶海去了,紧闭的店门张贴一张红纸,写着一首打油诗: “生活需要仪式感,今日带娃把海赶。出发福建塘屿岛,月底回家把粉炒。”临时我们改在隔壁的“廿四都清汤店”用餐,吃了也不错的洋口炒粉。

岁月如歌,老友相聚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