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太原杏花岭区名字由来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7-18

太原市杏花岭区的名称源于明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据记载,在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王,并令他驻节于太原。晋王的岳父永平侯谢成对当时的太原城进行了扩建,其中包括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晋王府。晋王府内设有一处花园,因种植了大量的杏树,且地势较高,故得名为“杏花岭”。尽管朱明王朝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杏花岭”这一名称仍然被沿用至今,并逐渐成为该地区的标志。

太原杏花岭区名字由来

如今虽然已不再闻到杏花的香气,但与杏花岭相关的街道名如杏花岭街、杏花岭一条、杏花岭二条、杏花巷等依然在使用中。这些地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形成了以“杏花岭”命名的社区、小区和小学等地标。

杏花岭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总面积约为170.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51.99万人。该区下辖十个街道和两个乡,共有124个社区和50个行政村。

山西的面食文化丰富多彩,其中猫耳朵是杏花岭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制作时将面团搓成大拇指粗细的面条,再压成蚕豆大小的小块,用手指捏卷成类似猫耳朵的形状。煮熟后配以作料炒制,口感鲜美。搭配材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如韭菜肉丝和虾米,或者更讲究一些的选择虾仁、蟹肉、冬菇、火腿等。

拨鱼也是一种传统的面食,制作方法是将软化的面条用筷子一根根从锅边拨入沸水中煮熟。这种面柔软且易于消化,通常搭配荤素浇头或打卤食用。

太原河漏是另一种富有特色的传统食品,通过使用特制的河漏床和杠杆原理,使面条均匀地下到沸腾的水里。当面条达到一定长度时,用刀切断煮熟,再配以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这种面食不仅操作简便、速度快,还非常适合集体食堂供应。

擦面是另一种易咀嚼且好消化的传统美食。制作方法是将白面包在扁眼擦子上压出面条状,直接投入开水锅中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这种面食特别适合老年人和牙齿不好的人享用。

杏花岭区的豆制品类美食同样颇具特色。邢黄牛腐干是其中的一种,它在制作过程中选料严格、配料考究且工艺精细,因此产品的色香味形均优于其他品牌的产品。1956年五友号合营到太原酿造厂时,邢黄牛腐干被定为太原市的名特产品之一。

太原杏花岭区名字由来

油炸卤制花干是另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美食,采用独特的工艺精加工而成。制作原料需选用皮薄、油性大且颗粒饱满的上等黄豆,并经过去皮、浸泡、粉碎、过滤、煮浆等多个步骤才能制成。成型后的花干造型美观独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营养价值。

山西腐乳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调味品。它的表面为深红色,内里则呈杏黄色,散发着独特的香气和酒香酯香。这种腐乳质地细腻、咸淡适口且口感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畅销于城乡市场。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