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李商隐笔下的春日美景——经典七律诗分享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5-16

今天分享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古诗词——《惠崇春江晚景》。这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作品。

竹林外有三两枝盛开的桃花点缀,春天里的江水逐渐回暖,鸭子们最先感知到这种变化。

此时地面上满是蒌蒿,而芦苇的新芽也刚刚萌发,正是河豚即将游上岸的时候。这句诗中提到的“河豚欲上”,实际上反映了苏轼对美食的热爱和期待。

李商隐笔下的春日美景——经典七律诗分享

《春江晚景》原本是对福建建阳僧人惠崇所作的两幅画——《飞雁图》和《鸭戏图》进行题咏的作品。这两幅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中鸟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苏轼在这首诗里一共描写了七种景物,其中有六种直接取自惠崇的画面:竹林、桃花、春水、鸭子、蒌蒿和芦芽。这几种元素错落有致地布局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晚春画卷。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画面上没有出现的河豚也被苏轼巧妙地融入诗中。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食文化的深刻理解。

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而不是鹅呢?其实,这是因为鸭子比鹅更早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随着气温上升和冰封河面的融化,鸭子在水中活动频繁,它们的身体直接接触水面。此外,鸭子脚掌上的神经末梢发达,能迅速感知水温的变化,因此鸭子能够最早察觉到春江回暖。

惠崇的这两幅画作——《飞雁图》和《鸭戏图》,是其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苏轼在观赏这些画后灵感迸发,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腻描绘,传达出春天来临的美好景象。

李商隐笔下的春日美景——经典七律诗分享

尽管鹅同样拥有抗寒能力且羽毛厚实,但“运气”不佳未能成为“春江水暖”的象征动物。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