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海珠湖公园里的沙河粉村。美味回忆与传统历史的碰撞。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4-03

海珠湖公园里的沙河粉

今天和朋友在海珠湖公园散步,中午去公园里头的沙河粉村饮茶,品尝久违了的天河美食“沙河粉”。

海珠湖公园里的沙河粉村。美味回忆与传统历史的碰撞。

看到店里挂有沙河粉来源的介绍,想起了一些关于这道美食的历史故事。清朝末年,广州白云山脚下的沙河镇里有一间叫“义和居”的小食店。店主樊阿香夫妇是客家人,他们因救助了一位躲避慈禧太后追杀的宫廷御厨,而得到了一种做粉条的秘诀。此粉以白云山九龙泉的泉水泡浸一种独特的大米,后磨成粉浆,再用竹片做的簸箕蒸熟,切至条状而成。阿香夫妇就以此粉为招牌美食招客,生意好极了。

由于此粉别处没见过,只在沙河一店可食,于是,大家就把它叫做“沙河粉”,也有人简称为“河粉”的。关于沙河粉的来源一说,我也看过好几个版本,与店里介绍的略有不同。但有两点应该是可信的:一是沙河粉最早产生于沙河镇,以白云山水研磨而成,是如今天河区的特色美食。二是该粉最早的传入者是勤劳而又善良的客家人,现在很多客家地方还有着做“粄条”的习惯,和沙河粉大同小异。

海珠湖公园里的沙河粉村。美味回忆与传统历史的碰撞。

只遗憾的是,如今在广州天河区的沙河镇一带,已经找不到正宗的“沙河粉”这美食了,我们今天吃到此粉的地方是海珠区的地头,与白云山简直是南辕北辙,距离甚远。据说白云山下的云台花园附近,也有一间专门经营“沙河粉”的食店,那里离九龙泉不远,应该是比较正宗的吧?

海珠湖公园里的沙河粉村。美味回忆与传统历史的碰撞。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