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林下羊肚菌种植的成功密码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3-26
探究猕猴桃园内羊肚菌栽培的成功之道
在猕猴桃种植的间歇期(11月中旬至次年4月10日之前),通过搭建小拱棚的方式,在猕猴桃林下进行羊肚菌的立体化栽培,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024年初,我有幸参与了位于秦岭北麓眉县猕猴桃主要种植区的一项试验项目——在猕猴桃园内尝试林下栽培羊肚菌。通过全面监测整个生长过程,并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眉县地区猕猴桃林下羊肚菌栽培成功率的关键技术,希望与大家分享。
1. 种植时间应选在每年的11月初至中旬,此时气温普遍低于15摄氏度最为适宜。
2. 小拱棚的建设建议选择猕猴桃种植行距宽于3米的地方进行搭建。

3. 选用本地信誉良好的公司提供的菌种和营养袋,推荐使用六妹、七妹这两个品种。
4. 土壤类型以粘土为佳,不适宜沙质土壤的栽培条件。
5. 营养包应在三月初根据羊肚菌菌丝生长状况适时放置。在首次浇灌催菇水后确保地面初步干燥即可搭建小拱棚。
6. 拱棚的高度建议控制在1.5至1.8米之间为宜。
7. 羊肚菌属于低温型真菌,针尖期和幼菇期的温度与防风措施是提升成活率的关键。最好使用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

8. 拱棚内的微喷带需在首次催菇水浇灌前就布置好位。首次浇水必须确保全面湿润,之后根据土壤干燥程度随时补充水分。
9. 从针尖期到成熟采摘阶段大约需要28天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避免让菌体生长过大,影响其品质和重量。
10. 羊肚菌的整个生长期(3月初至月底),前期需注意防冻保温以促进幼菇健康成长;中期则要防止高温损害,可以采用架设遮阳网、拱棚外铺设稻草帘以及定期浇水等措施。
羊肚菌栽培是一项高收益但技术要求较高的农业项目,同时还面临温度控制困难及市场销售风险等问题。今天分享的主要是眉县地区猕猴桃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和模式探索成果。仅用于探讨种植关键技术与交流。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共同交流经验。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