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圈层结构及特性解析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9-15
地球的外围环绕着三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三个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各有特色,其中大气圈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且其厚度在所有圈层中最为庞大。
地球上的大气总质量约为5.5亿千克,仅占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大气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变得越来越稀薄。人们将极光出现的最高点1200公里定义为大气层的上限。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物理性质差异。因此,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将大气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佚层。

(一)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底层,从地面起算,平均厚度约为10至12公里。尽管在整个大气层中它的厚度相对较薄,但这里集中了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大部分的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以及雷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同时,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大约6℃。因此,它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且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层次。
(二)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部至50至55公里的高度区间被称为平流层。在这个层内,空气主要进行水平运动,对流活动较弱,气流相对稳定,能见度较高,天空晴朗,这对于飞行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然而,由于空气较为稀薄,飞机对操控的反应会变得迟缓,这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三)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部至大约85公里的高度区间被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的特征是:随着臭氧含量的减少以及氮、氧等气体吸收了上层大气中更短波长的太阳辐射后,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到达该层顶部时,温度可降至-83℃以下。
(四)暖层
从中间层顶部至大约800公里的高度区间被称为暖层,也称为热层。暖层大气直接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导致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在白天,气温最高可达1700℃,而在夜间,最低气温也在200℃左右。
(五)散佚层
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统称为散佚层,这是大气的最上层。该层的空气非常稀薄,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大气粒子能够克服地球引力逸入外层空间。
【试题练习】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问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性 B.平流层臭氧含量高,吸收较多太阳辐射温度低 C.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D.平流层空气稀薄,升温作用不明显 【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明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选项A不正确,因为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选项B也不正确,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对紫外线有过滤作用,与题目无关;选项D同样错误,因为平流层的气流稳定,有利于飞机飞行。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