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农业谚语:立秋雨水喜,处暑雨忧愁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3|发布时间:2025-08-29
掌握古语中的农业谚语,增加知识积累
在不同的节气中,有许多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俗语。比如,在"处暑"这一天,人们常会提到“立秋有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人忧愁”这句话。
立秋时节的雨水让人喜悦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农作物进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生长阶段。在这个时候降雨,不仅能够给土地带来宝贵的水分,还能为农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
补充土壤中的水分:在立秋之际,像玉米、水稻和大豆这样的作物正处于它们生命中最旺盛的时期,对水的需求量很大。这时候下雨可以及时地滋润土壤,满足这些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有助于果实或籽粒达到饱满的状态,为即将到来的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缓解炎热天气:尽管立秋之后气温通常会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地区依然会有“秋老虎”的现象出现,导致温度仍然很高。此时的降雨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因高温干旱造成的植物损伤,比如叶片萎蔫或者灼伤等,并改善田间的微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优化土壤结构:雨水能够使土壤变得更加松软,增强其透气性和保水性,为微生物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有助于加速土壤中养分的分解与释放过程,从而提高土地肥力,为农作物创造更适宜生长的条件。

处暑时降雨则让人担忧
当“处暑”到来之际,标志着炎热夏季即将结束。然而,此时如果出现大量降水,则会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人们感到忧虑。
影响秋作物成熟:进入"处暑"时节后,诸如棉花、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逐渐接近收获期。过多的雨水会导致田间湿度增加,从而阻碍这些植物正常成熟,并可能引起霉变或倒伏现象,降低产量与品质。
增加病虫害风险:持续性的阴雨天气会提高田间的空气湿度并使气温下降,这为各种作物病害和害虫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例如,水稻容易遭受稻瘟病、纹枯病等疾病侵袭;同时也会出现诸如稻飞虱和螟虫之类的虫害问题。
阻碍农事活动:雨天往往会使田间小路变得泥泞不堪,给农民从事秋收作业以及进行新作物播种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和复杂性,还可能导致错过最佳耕作时机。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