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知识,必知必会!卖红木家具,不吃亏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7-29
1、黄花梨(降香黄檀)
学名降香黄檀,《红木》国标中的香枝木类,俗称黄花梨、海南黄花梨、老花梨。气干密度0.82~0.94g/CM3,木纹自然流畅、质地细密温润,木色瑰丽动人。

明清家具传统名贵用材,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最好的明式家具都是用黄花梨制作的。目前来说,黄花梨是明清家具拍卖和原料价格最高者。
原料价格从每斤1万+的老料、大料、野生料,再到每斤几百至几千的新料、小料、边角料,跨度极大,但总体来说无疑是目前红木中价格最高的。.

2、小叶紫檀(檀香紫檀)
学名檀香紫檀,俗称小叶紫檀,主产于印度安德拉邦。《红木》国标紫檀属--紫檀木类中唯一的树种,也是中国传统概念中唯一的“紫檀”。

名贵红木市场上毫无争议的帝王之木、木中之王。小叶紫檰在历史上的价格曾长期高于黄花梨,但2000年之后,黄花梨暴涨,紫檀的价格目前已居于黄花梨之下,名列第二。
普通料的价格目前基本在每斤300元+的水平,家具料大多在每斤400--500元,特大料或满瘤、满星等特殊料质的按品单议,从几百到几千一斤的都有。.

3、大红酸枝(交趾黄檀)


学名交趾黄檀,《红木》国标黄檀属--红酸枝类,俗称大红酸枝。清未民国期间旧称“红木”,也是“红木家具”一词的来源。因其“具温润、匀质地、声舒畅、并刚柔”的特性而备受国人青睐。

与花梨(黄花梨)、紫檰(小叶紫檰)被并称为三大贡木,也是明清家具用材中最名贵的“老三样”之一。因为规格、品质、产地的不同,大红酸枝原料的价格也是千差万别,市场上常见的通货价大多在20--30万吨,大料、长料、板料则按根、按块、按品单议,折合吨价经常在百万以上。
随着大红酸枝近几年的一路猛涨,以上这“老三样”均已羽化成仙,进入定制收藏,基本退出了红木家具的现货市场


1、红酸枝(巴里黄檀)
学名巴里黄檰,《红木》国标红酸枝类木材。7大传统红木用材之一,晚清民国期间作为大红酸枝的替代用材而被引入国内,旧称新红木(花枝)。
一般在原木市场上多俗称其为“花枝”或“花酸枝”,但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大多数商家都会把巴里黄檰的家具称为“红酸枝”。料径普遍偏小,多在20公分左右,比大红酸枝的常见的等级还要小,木头的吨价从2万多到4万多较为常见,大口径方料的价格可达到5-7万。.
2、白酸枝(奥氏黄檀)
明清7大传统红木用材之一,清未民国时期与巴里黄檰一起大量被引入国内,旧称新红木(白枝)。现俗称白酸枝,在木材市场上,多被简称为“白枝”。纹理差异较大,有些极好,有些平淡。市场普遍认为瓦城的白酸枝最好,其中有些绚丽的确实与黄花梨很接近,做成小件后,经验不足的话很难分辨。
白酸枝常有鱼鳞纹,黄花梨没有
3、缅甸花梨(大果紫檰)
学名大果紫檰,俗称缅甸花梨,气干密度(12%含水率):0.80~1.01克/立方厘米。七大传统红木用材之一,旧称草花梨,晚清民国期间作为黄花梨的替代用材引入国内,当今红木市场的中流砥柱。
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缅甸花梨常规料根据品相径级不同,价格大多在2.2--3.2万一吨之间。特大料可以达到每吨5万以上,精选特殊纹理的原木、方料、板料也都是按品相单独论价,折合吨价的话经常能达到10万--30万。
作为传统用材,大果紫檰在纹理、气味、密度、稳定性方面综合都较为理想,并且材色正,几无缺陷。成品价格比红酸枝、白酸枝的要低,中档红木家具市场上绝对的主力和潜力股
接上,非国标红木就不上榜了,它们中的血檰,小叶红檰,小巴花等等属非洲硬木类,材料没有过万一吨的
4、印尼黑酸枝(阔叶黄檀)
《红木》国标中的黑酸枝类,俗称印尼黑酸枝。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目前主要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气干密度跨度区间较大,气干密度(12%含水率):0.75--1.04克/立方厘米,而红木国标规定的黑酸枝标准为气干密度大于0.85克/立方厘米。基本都是薄板、精方、套料、半成品、白坯进口,原木相对较少。

木质以黑褐色为主,成品大多漆饰成红色。近几年阔叶黄檰家具销量可观,市场关注度也很高,是近几年红木家具市场的新宠。前几年因生产厂家较少,家具价格普遍高于缅甸花梨,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现在的售价已与缅甸花梨持平,在中档红木市场与缅甸花梨并驾齐驱


5、非洲花梨(刺猬紫檰)
学名刺猬紫檰,俗称非洲花梨木,主产于热带非洲西部国家,气干密度:约0.85克/立方厘米。原料价格不高,因为产地、规格、气味不同,原料价格同样有跨度,正常吨价在4500--9000之间。
成品的价格也非常亲民,一套沙发的价格大多才两万多,完全就是实木家具的价格。胜在价格实惠,纹理具张力,又是国标红木中的树种,目前是大众级红木家具市场的绝对主力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