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必尝地道美食:蒸灌肠与过油肉风味独特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7-30
当外地人谈论山西美食时,常常会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地的面食文化。
然而,山西的饮食特色远远不止于面条。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垂涎的地方美食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例如,荞麦灌肠便是流行于山西省祁县、太谷、榆社和文水一带的传统风味小吃,尤其适合在炎热的夏季享用。
制作这款小吃所需的材料包括:荞面、白面粉、食盐、明矾(用于增加韧性)、清水、葱姜盐泡水、醋、味精、辣椒油以及黄瓜丝和花生碎等配料。通过巧妙地搭配这些原料,人们可以品尝到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美味可口的灌肠。
这种小吃遍布太原市的大街小巷,并且通常与凉粉、面皮、担担面或米线等其他美食一同出售。尽管它属于街头小吃行列,但仍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年轻女性群体。


制作步骤如下:

- 将荞麦和白面粉放入盆中,加入食盐、明矾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至面糊状,并且可以拉丝为止。
- 清洗干净四寸小碟并依次刷上油,再排入蒸笼内。然后舀取面糊填满每个小碟子三分之二的位置进行加热蒸制,待冷却后取出切条。
- 将切好的灌肠与豆芽一同煸炒,或者也可以将其调凉拌食用。
另外一道不容错过的山西名菜是过油肉。这道菜肴在山西省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三晋一味”,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并且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大同、太原等地的特色做法。
制作时所需的材料有:猪里脊200克、蛋清1个、蒜苔80克、木耳50克以及葱姜蒜等辅料,另外还需要生抽酱油、老抽酱油、陈醋等多种调味品。经过精心烹饪后,这道菜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中略带酸香。
具体做法如下:

- 将猪里脊肉切片,并用食盐、料酒和淀粉以及蛋清搅拌均匀进行腌制;
- 待油温达到中等热度时,下入腌好的肉片滑熟后捞出沥干;
- 接着把木耳和蒜苔以同样的温度快速过油。
- 另起锅加油,放入葱姜蒜末爆香,随后加入之前处理过的食材,再调入生抽、老抽以及陈醋等调料,最后淋上水淀粉和少许香油收汁即可完成。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传统面食小吃。它以独特的形状而闻名——每个小圆筒都像是“笆斗”,因此被称为“栲栳栳”。这道美食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口感劲道。

所需材料包括:莜麦粉250克、沸水250毫升以及各种荤素搭配的蘸汁。制作时需注意三个关键环节:
- 首先将面粉与刚刚烧开的热水混合揉成面团;
- 然后趁热将其搓条,揪块并铺展成长片状;接着用手指挑起搭卷形成圆筒形,并排列在蒸笼上;
- 最后蒸1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整个过程中火候控制至关重要。
“头脑”是太原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又名“八珍汤”。因为早期人们习惯于黎明时分就开始享用这种美食,故称其为“赶头脑”,而经营此类食品的店铺通常会挂一盏灯笼作为标识。这道菜以羊肉、莲藕和山药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黄酒、酒糟及黄芪等成分。
具体步骤如下:
- 先将羊后腿肉切成小块并清洗干净,然后将其放入锅中焯水去除血沫;
- 接着准备山药和莲藕去皮切片备用;
- 另外还要炒制面粉至微黄,过筛后加入适量冷水搅拌成面浆。
- 最后将所有材料一起熬煮直至食材熟透且汤色变白即可调味享用。
羊杂割是山西另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据说这种食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其名称由忽必烈的母亲所赐予。起初它是在怀仁地区流行的名吃,并逐渐在雁北一带广为人知。

制作时需要准备羊肉、羊内脏和羊血等原料。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例如曲沃杂割注重原汁原汤的熬煮方法,使汤色呈现出乳白色的特色。
具体的烹饪步骤如下:

- 先将砂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并加入羊肉、熟内脏以及其他辅料进行初步熬制;
- 撇去表面浮沫后继续炖煮约20分钟,期间可根据需要调整火力直至材料完全熟透。
- 然后另起一锅,用黄芪和当归等中药材与羊汤一同慢火熬至羊肉烂熟、汤色乳白为止;
- 之后将两部分汤汁混合均匀,并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在享用这些美食时,通常会搭配一些山西特色的饼类食品。其中油酥饼是最为正宗的伴侣选择。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