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作者与读者的纽带:不同创作需求与读者之间的交汇点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7-22
对不同创作需求与不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再次解读“赞为观止”。

文/花叶禅心
“赞为观止”是从“叹为观止”演绎过来的网络用语,构思本意是:我对某个作品点赞,说明我已经把它看完了。这就好比美食比赛,美食家要尝试菜肴后才评分。
某平台通过调研显示,有78%的作者更加重视多维互动。资深作者都知道,平台互动很关键,能让ai准确判断作者的认知边界。

以前,也正因为随意点赞,还得罪了不少文友。曾经有位传统文化学者,他天天在《今日头条》上发文,而且一发就是连续几篇。我揣摩估计,他是把他曾经发表过的一本书,分割成一个个小段,稍作修改后重新贴上标签发到平台上的。一开始,他发的每一篇我都要把它看完才点赞,由于这种文案都在我的知识范围内,所以,到后来只要他发文,不管他写的是什么,我连看都不看就点赞。很无奈!后来因为在评论区里的一次未经意的小摩擦,结果彻底把他给得罪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关注过我的账号。
所以,作为《今日头条》创作者,最好遵守平台潜规则,看完一个作品,该点赞的点赞,不该点的最好不要点。还有,如果不在你的认知范围内,或者处于模棱两可的阈值内,在评论区也最好谨慎互动。



其实,这又是一个认知悖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言说的部分。比如,有些文友看文章他不是一行一行的看,而是几行一起看,一篇文章往往只需几秒钟即可看完,并知道其中写的是什么。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