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古城“官桥”历史探寻:千年石拱桥的传奇与变迁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7-30
《探寻桂平市古迹——桂平城区的“官桥”》
位于桂平市城西官冲坑上的“官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中期。遗憾的是,在清宣统年间,这座桥梁遭受山洪破坏。1914年,时任桂平知事的蒋航决定在原址重建石桥,并保留了原名“官桥”。此桥从东到西横跨官冲坑,全长14.5米,桥面宽度达到8.4米,桥拱高度为5.5米,跨度7.8米。桥两侧设有10.6米的护栏,每侧配置八根望柱,桥梁设计简洁无雕饰,整座桥梁由花岗岩石块砌成,是一座典型的单拱石拱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座桥经历了重修和扩建,桥面变为混凝土结构,现在已用柏油覆盖。直到上世纪末,它一直是连接城区与西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官桥秋柳”也是桂平市西山风景名胜区的八景之一。


关于“官桥”名称的由来,据史料记载,在宋代以前,历代桂平行政治所都位于西山大窝坪。当时,官员们往返于桂平行政治所和浔州赴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必经之路都要经过西山,只能走这条官道。然而,这条必经之路上有一段涧溪,行走十分不便,因此官方在这条涧溪上建造了一座石拱桥,民间称之为“官桥”,而涧溪也被称为“官冲坑”。


“官冲坑”源自鸡翼山,自西向东流淌,接纳了西山念鱼坑水后,向东北流向官冲口,最终注入黔江。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改造,官桥不再是城区通往西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通道,但它依然安静地矗立在官冲坑上,见证着桂平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