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下,古时饮食是否还能适口?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7-20
现代人能否适应古代普通百姓的饮食?
在《儒林外史》这部描绘清朝前期生活的小说中,我们可以一窥当时普通平民家庭宴请客人时的菜单。当时的一桌盛宴包括:青菜花炒肉、煎鲫鱼、片粉拌鸡、摊蛋、葱炒虾、瓜子、人参果、石榴米和豆腐干。在九盘前菜之后,人们还会享用热气腾腾的封缸酒。

随着宴席的进行,小厮会端上主食——五碗面。主人会请客人用醋将青菜炒肉堆放在面的上面,随后大家开始用餐。这样的饭菜和面食,大多数现代人或许不会觉得过于简陋,甚至可以适应。
《儒林外史》中还描述了当时街边饭馆的菜单:“走堂的”会逐一介绍菜肴:“肘子、鸭子、黄闷鱼、醉白鱼、杂脍、单鸡、白切肚子、生炒肉、京炒肉、炒肉片、煎肉圆、闷青鱼、煮鲢头,还有便碟白切肉。”这样的菜单,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有些难以接受。
戏子出身的鲍文卿曾邀请穷苦老百姓倪老爹到酒楼用餐,点了盐水鸭和一份炒肉片。这样的食物组合,看官们是否会觉得难以入口呢?

《西游记》中描绘的明朝中后期猎户人家对待过路客人的饮食同样引人好奇。他们提供的荤菜包括没盐没酱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和兔肉等野味;素菜则有山地榆叶子做的茶汤,以及黄粱粟米蒸的米饭。这些不加任何调味料的野味保持了原汁原味,但现代人是否能够习惯这样的口味呢?
《西游记》中提到的打火饭店也提供了不同的伙食等级。第一等每人需要5钱银子,包括五果五菜的筵席;第二等人需2钱银子,提供水果和热酒,可以猜枚行令;第三等则可以随意消费,锅里有饭随便吃,吃饱后可以在方便的地方休息。

确定好饭菜等级后,饭店会根据需求准备相应的食物:“白米做饭,白面擀饼;宰鸡宰鹅,煮腌下饭;杀猪宰羊,整治酒席。”如果客人不吃肉,饭店还会提供素菜:“取些木耳、闽笋、豆腐、面筋,园里拔些青菜,做粉汤,发面蒸卷子,再煮白米饭,烧香茶。”
这些饭菜和食物组合,各位看官是否觉得能够接受呢?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