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同和居与哈尔滨同和居民间菜馆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7-18
2003年,在哈尔滨新阳路上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开业了。黑匾上刻着“同和居”三个大字以及“民间菜馆”四个小字。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引人好奇,因为“同和居”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之一,“京城八大居”的成员,素来以鲁菜著称,并且在京都享有盛誉。
我们先了解一下北京的同和居历史。它创立于清代道光二年(1822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悠久历史。最初位于西城区西四南大街,后来因空间限制迁至三里河月坛南街贵阳饭店二楼。
据史料记载,同和居的创始人原本是清室的一位皇亲,在宫外开设餐馆以便享受美食与娱乐。然而在创业初期,生意并不景气。直到清朝末年,掌柜牟文清邀请到皇宫御膳房的大厨袁福祥来帮忙烹饪,传授了几道宫廷菜肴如全家福、贵妃鸡等,餐厅的名气才逐渐提升。
有一天,住在西四缸瓦市的一位王爷偶然间来到这家小餐馆就餐。店主得知这位王爷的身份后,亲自下厨精心准备了几道招牌菜。王爷对此赞不绝口,使同和居声名鹊起。店家由此以“同怀和悦”之意命名为“同和居”,寓意着和谐共处。

同和居之所以闻名京城,是因为它主打福山帮鲁菜。山东福山县临海而设,物产丰富,餐饮业发达,厨师辈出。自明清以来,“福山帮”的名厨进入北京乃至皇宫御膳房,在民间也有广泛影响,使得鲁菜在北京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哈尔滨的同和居虽然没有直接传承于北京的老字号,但以“同和居”为名自有其深意。店主腾得山在黑龙江省餐饮界享有盛誉,并被评为首批省级烹饪世家之一。他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和历史颇有研究,因此以这样的名字命名自己的餐厅。
哈尔滨的同和居民间菜馆由夫妻共同经营。最初只有一间屋子六张台子,随着口碑相传,餐馆逐渐成为当地颇受欢迎的私家菜馆之一。店里最畅销的是三元一个的大狮子头和扒肉,以及花生猪手煲等特色菜肴。
随着时间推移,同和居民间菜馆规模不断扩大,现共有里外三间屋子十二张台子及三个单间,每到饭点都坐满了顾客。餐厅保留了一些传统菜品,并推出了一系列私家创意料理。
如今的同和居不仅传承了经典菜肴如干炸丸子、肘皮炒尖椒等,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北京同和居的一道名菜——清蒸潘鱼,以致敬历史的同时也彰显了自己的特色。

同和居民间菜馆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新阳路247号


电话号码:88635817
推荐菜品:原汁牛肉、水爆肚、清蒸潘鱼、三黄鸡、干炸丸子等。
哈尔滨同和居以精湛的厨艺和地道的食材,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与赞誉。这里不仅是一处品尝美食的好去处,更是一个承载着传统饮食文化记忆的地方。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