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宋代刘良夫妇悲歌:三子早丧的忧愁岁月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7-18

在宋朝时期,睢阳有一位名叫刘良的男子,他与妻子年过四十,却接连失去三个儿子,仅剩下一个女儿。后来刘良被调任至京师,而他的小女儿不幸在家中病逝,这让刘妻悲痛欲绝。

哭声惊动了邻居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她走进屋内关切地询问:“夫人为何如此悲伤?”

妻子强忍着悲痛,向老妇人倾诉了自己屡次生子夭折的痛苦经历,以及丈夫不在家时自己的孤独与无助。

宋代刘良夫妇悲歌:三子早丧的忧愁岁月

老妇安抚道:“不必过于忧虑,你将迎来贵子。你丈夫在外忙于公务,不久就会回家。待他回来后,让他去城西魏十二嫂那里讨一件旧衣。等你生了孩子之后,借一个大银盒,将旧衣铺在盒底,再将婴儿放入其中,过一柱香时间后取出,取名为蒙住,这样孩子就能健康成长,不再夭折。”

宋代刘良夫妇悲歌:三子早丧的忧愁岁月

妻子对老妇的安慰感到温暖,但仍疑惑地问她从何而来,又为何知道这些。

老妇解释说:“我见你即将迎来贵子,又怜悯你的遭遇,才教你此法。你只需谨记我的话,照办即可。”说完,老妇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果然,五天后,刘良回家,妻子将女儿病逝和老妇人的赠言告诉他。刘良虽然伤感,但仍然决定尝试老妇人的方法。

第二天一早,刘良前往城西寻找魏家,却发现方圆数里都没有姓魏的人家。

夜幕降临,他感到口渴,走进一家茶坊喝茶。询问店主是否姓魏时,得知店主确实姓魏,排行第十一,而他的兄弟魏十二有一个妻子,生了十个儿子,没有一个夭折的。

刘良见到真有魏十二嫂,心中大喜,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她,并请求她借一件旧衣。

店主十分热心,将此事告知了魏十二。魏十二拿出自己穿的一件旧衣给了刘良,并表示只要刘良能得贵子,他们愿意为他庆祝。

刘良感激地接过旧衣回家。不到两个月,妻子怀孕,五个月后,随丈夫前往滁州上任。

一天,刘良对妻子说:“按照老妇人的话,还需要借一个大银盒,但不知哪里才能找到这样的盒子。”

妻子表示赞同,认为老妇人的话不会错,而且很快就会应验。这时,一封文书送来,要求刘良查办滁州公库。

刘良不敢怠慢,收齐簿籍,开始查阅州中公库的物品。由于滁州地处偏僻,没什么好物,却有两个大银盒。

刘良惊讶地询问库吏这两个盒子从何而来,得知是某个钦差到浙江办事时留下的,而那钦差不经过滁州。

回到家后,刘良将此事告诉妻子,两人都感到十分惊奇。几个月后,妻子生下一子,刘良便去公库借银盒。

他按照老妇人的方法,用魏十二家的旧衣铺在盒底,将孩子放入其中,过了一个时辰后取出,取小名为蒙住。

宋代刘良夫妇悲歌:三子早丧的忧愁岁月

这时,刘良发现盒子底部刻有一行字:“宣和庚子年制”。他觉得老妇人似乎事先就知道这个盒子,认为她可能是一位神仙。

这个孩子聪明伶俐,文武双全,十岁时被命名为孝韪,字正甫。数年后,他官至兵部侍郎,确实大贵!

老妇人的话果然一一应验,似乎命运早已注定。这个故事虽然神奇,但也让人感叹不已。

在古代,人们对孩子无端夭折充满敬畏,当无法解决问题时,会尝试民间的方法来求得子嗣。这些方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体现了古人对拥有子女的渴望和美好愿望。

由于古代医疗水平有限,导致婴儿病死率较高,文中夫妻子女屡遭不幸,后来得贵子也是一种巧合,同时也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尽管如此,一些民间风俗仍被流传下来,如新生婴儿穿旧衣的说法。老一辈人认为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孩子更容易养活。因为旧衣更加柔软,宝宝穿着舒适,而且多次洗涤后,衣服中的化学物质会减少或消失。

然而,故事归故事,我们还是应该遵循科学。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