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陈师傅的清晨芭蕉茎与扣肉传奇,古早味在老街口的传承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7-18

当第一缕阳光轻拂过古朴的屋檐,陈师傅的脚踏车便缓缓停在了街角。车厢里堆满了新鲜的芭蕉茎,那翠绿的外皮还挂着清晨的露珠,仿佛裹挟了一层未消散的夜色。他戴上棉质手套,手法娴熟地拿起刀具,削去外层的粗糙,显露出里面纯净的白嫩,几乎能从中挤出水来。

随着砧板发出规律的咚咚声,芭蕉茎被切成均匀的细丝,在沸水中短暂翻滚后迅速捞出,浸入冷水中时,能看到淡青色的苦涩液体逐渐渗出。陈师傅说这一步骤最考验耐心,必须换三次水,才能确保食物的清新甜美,不留一丝草腥味。旁边的砂锅中,五花肉早已煮至透明,他用钢针在表面扎了细密的小孔,抹上老抽后,色泽深沉的酱料顺着肉的纹理渗入进去,仿佛为肥瘦相间的组织镶嵌了一层琥珀。

当铁锅中的油开始轻烟缭绕,肉块被皮朝下放入锅中,发出滋啦声的同时金黄色的油花四溅开来。陈师傅从容地用长筷翻转,直至每一片肉都裹上焦糖色的外衣。出锅切片时,刀尖割开外层,能够听到轻微的“噗”响,油脂伴随着酱香涌出,在瓷盘中积聚成小小的油洼。将肉片码放整齐,下方铺上沥干水分的芭蕉茎,再淋上浸满八角和桂皮的肉汤,蒸笼中蒸汽升腾时,白色的烟雾顺着木质的盖子缝隙向上蜿蜒,整个街道都沉浸在这温暖的香气之中。

不到上午十点半,铁皮车旁已经排起了等待的队伍。身着校服的学生们翘首以盼,提着菜篮的大妈们靠近了闻香,陈师傅总是微笑不言,只是将蒸好的扣肉轻轻倒扣在白瓷盘上——深棕色的肉片层层叠加,下方的芭蕉茎吸饱了油脂,散发出柔和的光泽,顶端撒上的葱花还带着微微的水汽,轻轻摇晃。

阿芳接过塑料盒时,筷子刚刚插入肉中,肥油便顺着刀口流出,夹着芭蕉茎一起入口,首先感受到的是肉皮的弹性,随后是瘦肉的紧致,最后是茎的脆嫩在舌尖绽放,伴随着八角的香气、酱油的醇厚,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自然草木气息。她看到陈师傅正在为新到的芭蕉茎削皮,刀锋在阳光下闪烁,砧板旁的竹篮里,堆满了脱下的茎皮,仿佛给春天留下了一道绿色的印记。

陈师傅的清晨芭蕉茎与扣肉传奇,古早味在老街口的传承

午后阳光斜照,铁皮车上的蒸笼依旧冒着热气。陈师傅收拾着用过的瓷碗,车厢里的芭蕉茎所剩无几,边角料被他仔细地放入塑料袋中——明天他还要送给街尾的李婆婆一些,她说煮瘦肉粥时放两根,会比蔬菜更加鲜美。当夜色渐浓,推车离开的时刻,车轮滚过石板的声音,伴随着残留的肉香,缓缓融入了越来越深的夜幕里。

陈师傅的清晨芭蕉茎与扣肉传奇,古早味在老街口的传承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