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龙南之美味(客家小吃)——一道道风味与故事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杂谈|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7-31

江西省龙南市,一座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有着“世界围屋之都”美誉,也孕育出了极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文化,在这个城市大家讲着客家话。吃着客家菜,沿袭着客家传统。凤眼珍珠、三鲜捶鱼、烫皮等一批特色美食,既蕴含了中原汉唐饮食文化,又融合了本土客家的制作工艺和特色,令人回味无穷。

漫步在龙南老街,路边的小吃摊,烫皮、炒粉,每一口都是地道的龙南味道,从传统的小吃到别致的餐馆,都能让你感受到客家人的热情。客家人从中原迁至南方,在龙南安营扎寨,由此,“客人”渐渐成为主人。中原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加上“变客为主”的特殊身份,客家人形成了热情好客的性格。

在龙南只要有客人来访,客家人必定倒上一杯热茶,端上琳琅满目的客家小吃,供客人食用。客家烫皮,几乎遍布龙南家家户户。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招待小吃。在龙南,每年的初冬季节,当地的客家人就会上山选取本地生长的一种名为“黄板柴”的灌木,将此灌木砍伐后,将“黄板柴”烧成炭灰,用来制作客家烫皮的灰水。龙南客家的灰水烫皮是因唐、宋时期,南徙的客家先祖发现龙南四季潮湿多雨,易伤风感冒,在当时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以喝些酸辣姜汤治疾病,而长年累月吃酸性食品又引起了酸性胃痛。

龙南之美味(客家小吃)——一道道风味与故事

因此,客家人经常吃用“大米”加碱性灰水制作而成的碱性“客家烫皮”,解决了他们肠胃酸碱平衡的问题,达到了预防、治疗疾病目的,而具有其食疗医药科学价值。烫皮的制作工艺并不是每个客家人都会的,这门手艺传到桢档手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从2013年开始,桢档就开始经营各式各样的客家小吃,2016年被评选为龙南市客家小吃传承人。

龙南之美味(客家小吃)——一道道风味与故事

烫皮,传统的做法是先将稻米浸泡一天一夜,待稻米浸泡软了之后,用石磨将稻米研磨成米浆备用。大火烧热蒸锅,然后将米浆摊薄至簸箕,然后放置蒸锅中蒸熟。龙南的客家女人最拿手的菜就是凤眼珍珠,这道菜的精髓就在于搓与配料,在龙南,家家户户都有制作凤眼珍珠的独特技艺,同样的技艺,不同的人做出的味道却各有千秋

桢档的手艺最早得益于奶奶,后来又通过母亲与婆婆,融会贯通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制作技艺。由于颗粒大小不匀,凤眼珍珠在揉搓完后,需要用米筛过滤出均匀的珍珠米,偏大的珍珠米再放入锅中重复上一道程序,使每颗珍珠米大小均匀。这样,珍珠米便制作成功了。

珍珠米通过凉水浸泡松散,再重新烧一锅开水,放入珍珠。加入油、盐、葱等调料,珍珠汤便烹调而成了。在龙南,凤眼珍珠汤的烹调技艺也是有讲究的,除了传统上的香菇、猪肉、芋芽等佐料外,还会加上马蹄,在珍珠汤里加上马蹄会使高汤更加鲜甜。

龙南之美味(客家小吃)——一道道风味与故事

走南闯北的客家人,每次都能带回新鲜的客家菜做法,聚会的菜谱也总是变化,在桢档的记忆中,凤眼珍珠与烫皮这两道菜却是雷打不动的不变,必须同时上桌。每逢年过节或宴请佳宾时,都是筵席上的主菜。童年的客家宴席记忆,也促使着档档开始创业做客家小吃。

与其他客家小吃有有所不同的是,档档的客家小吃店结合了龙南的围屋文化,把客家小吃跟客家文化相结合,在吃小吃的同时还能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客家龙南人的饮食既继承和中原祖居地的特点,又经过长期的不断实践、组合、并与当地的饮食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典型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特点。而这“和”是客家人对生活的态度与处世哲学。

龙南之美味(客家小吃)——一道道风味与故事龙南之美味(客家小吃)——一道道风味与故事龙南之美味(客家小吃)——一道道风味与故事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