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好茶:六大茶类的区别与品鉴技巧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7-20
六大茶类知识详解
一、基础分类:发酵程度与制作工艺
六大茶类主要依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及其加工工艺进行区分。
发酵定义:指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范围从0%(未发酵)到100%(全发酵)。
制作工艺:即使是同一品种的新鲜茶叶,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也可以制成各种类型的茶品。不过,不同品种的茶叶适宜制成特定种类的茶,这直接影响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二、六大茶类详细介绍
1. 绿茶
发酵程度:0%(未发酵)
特点:绿茶性寒凉,能较好地保留茶叶的天然成分和色泽,汤色清澈明亮。
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及干燥等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高温处理以阻止发酵过程。
代表茶品: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以及黄山毛峰等。
2. 白茶
发酵程度:5-10%(微发酵)
特点:"一年为茶,三年成药,七年成宝"。白茶通过自然萎凋保留了茶叶的白色绒毛,其性质温和。
制作工艺:以晾晒或烘干为主,核心在于不经过炒制和揉捻的过程。

代表茶品:包括白毫银针(单芽)、白牡丹(一芽一叶)及寿眉(成熟叶片)等。
3. 黄茶
发酵程度:10-20%(轻发酵)
特点:"黄汤黄叶",口感相较于绿茶更加醇厚柔和。
制作工艺:在绿茶的基础之上增加闷黄工序,通过湿热作用促使茶叶氧化。
代表茶品: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及霍山黄芽等。
4. 乌龙茶(青茶)
发酵程度:30-70%(半发酵)
特点:香气变化多样,从花果香到焙火香不一而足。性质温和适中。
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摇青与晾青交替进行的做青过程以及后续的杀青和烘焙。
代表茶品:
-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
- 闽南乌龙:铁观音
- 广东乌龙:凤凰单丛
-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等。
5. 红茶
发酵程度:80-100%(全发酵)
特点:"红汤红叶",味道甜美醇厚,性质温和舒适。
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和酶促氧化过程以及最终的干燥处理。
代表茶品:正山小种(带有烟熏香味)、祁门红茶(花蜜香)及滇红(浓烈鲜爽)等。
6. 黑茶
发酵程度:后发酵(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
特点:"越陈越香",性质温和且有助于消食解腻。
制作工艺:杀青、揉捻及渥堆(温湿堆积发酵),最后干燥。

代表茶品:普洱熟茶、安化黑茶以及六堡茶等。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