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养鸟学问,品读金丝雀第一章(二)——鸟类的分类与饲养建议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7-19
探究养鸟艺术,汲取养鸟智慧。
携手共享养鸟心得,一同探索养鸟学问。今日,我们继续品读由王增年先生在1999年四月创作的观赏鸟训育系列书籍《金丝雀》中的第一章第二部分——鸟类分类。基于它们的食物习性,笼中之鸟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1)、谷食鸟类。典型的谷食鸟以雀科和文鸟科为主。文鸟科的鸟喙坚实如圆锥,无明显峰状。而雀科的鸟喙形态多样,如蜡嘴雀和锡嘴雀的喙粗壮,灰雀的喙扁平且呈球形,交嘴雀的喙上下相交。由于谷食鸟类主要以种子为食,它们的盲肠可能退化或消失。
谷食鸟类因色彩鲜艳、可训练技巧以及易于饲养和繁殖,受到养鸟爱好者的热烈追捧。金丝雀就是这类鸟的一员,它的主食是小米和谷物,有时会配以其他饲料。金丝雀作为国内外广受欢迎的笼中宠物之一,由于可以人工繁育,更是珍贵的存在。它以其绚丽的羽毛和动听的歌声赢得了养鸟者们的喜爱,且因其品种丰富,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人工繁育鸟类。
·(2)、虫食鸟类。这类鸟种众多,大多数拥有华丽的羽毛、优美的姿态和悦耳的鸣声,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它们的食物多样,觅食方式复杂,对环境要求较高,人工饲养和繁殖较为困难。而且,许多虫食鸟是农林的重要益鸟,因此应尽量减少饲养。
虫食鸟类的喙形各异,有宽阔而尖锐的,如卷尾和鸡;有细长如针状的,如山雀和莺;还有弯曲如钩的,如玄鹦鹉;甚至有凿状的,如啄木鸟。传统饲养的虫食鸟种类包括点颏(红点、蓝点颏)和山雀。
虫食鸟类主要为野生鸟类,由于它们依赖活体昆虫作为食物来源,因此笼养并不容易,即使是捕捉后也难以存活。因此,我们不建议饲养野生鸟类,更不应从自然环境中捕捉虫食鸟,这样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种群保护。虫食鸟类的食物主要包括各种昆虫如蝗虫、甲壳虫、蛾类,以及浮游生物如小鱼虾等。

·(3)、杂食鸟类。这类鸟的食性较为广泛,有的以植物种子为主但也会少量摄取昆虫,有的则主要吃昆虫但也兼顾种子,还有一些主食果实和种子。它们的喙通常较长且微弯,嘴峰明显;或者上喙弯曲如鹰嘴,但较为丰满。笼养中的太平鸟、画眉、百灵、八哥、鹦鹉等均属此类。
杂食鸟类中既有野生种类,也有经过人为驯化成为笼鸟的品种,但通常在笼中繁殖较为困难。这是值得科研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为何进入笼中后难以存活或繁殖?
·(4)、肉食鸟类。肉食鸟类还可细分为食肉和食兽两类,它们的喙大多大而尖锐,前端常有缺口,如鹰、隼、鹭等。
当然,根据鸟的功能分类,还有其他类型:
·观赏型鸟:通常成对饲养,如白文鸟、灰文鸟和虎皮鹦鹉;
·鸣唱型鸟:主要为了欣赏其歌唱,如画眉、百灵、点颏和山雀等;
·表演型鸟:可训练一些表演技巧,如叼钱、开玩具箱等,如黄雀和金丝雀。
根据迁徙特性,鸟类还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留鸟:全年生活在同一地区的鸟,如麻雀、灰喜鹊、山鸡(雉)、大山雀等;
·夏候鸟:夏季在此繁殖后冬季离开的鸟,如家燕、杜鹃和黄雀等;
·冬候鸟:在北方繁殖,冬季迁往南方越冬的鸟,如天鹅、白鹤和野鸭等;
·旅鸟:以居住地为中心,在居住地南北两端生活的鸟,以及途经此地的所有候鸟,如燕雀、交嘴雀和灰头鹀等;
·漂鸟:留鸟中在山地和平原间自由迁徙的鸟,如猫头鹰和山鸡(雉);
·人工繁育鸟:家庭饲养用于观赏、繁殖并可带来经济收益的鸟,通常羽毛鲜艳且鸣声动听,如金丝雀、文鸟、牡丹鹦鹉和珍珠鸟等。
以上就是对鸟类的基本分类介绍,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请点赞支持,并关注我,以便获取更多更新内容。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