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冲刺必备!6册文言文通假字全集+成语知识点精讲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7-18
初中语文冲刺必备!6册文言文通假字+成语知识点大汇总,考前必看!
备战考试的同学看过来!整理了初中语文全6册教材中文言文通假字和文中成语核心知识点,精准覆盖考点,助你快速查漏补缺,文言文理解和翻译不再丢分!
一、通假字高频考点
通假字规律:读音相同或相近,用替代字理解原文含义
七年级:
-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
- 《诫子书》:“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广”通“扩”,增长)。
八年级:

- 《三峡》:“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 《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九年级:
- 《鱼我所欲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 《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失)。
二、文言文衍生成语梳理
成语来源与释义:从经典篇章提炼,助记古文理解
- 《论语》“温故知新”(复习旧知识获新体会);

-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无端担忧不必要的事)。
-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别有用心);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逆境促成长,安逸致衰亡)。
-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趁劲头足一口气完成);
- 《出师表》“三顾茅庐”(多次诚心邀请)。
三、复习提分Tips
1. 对比记忆:整理表格区分通假字原字与本字,标注课文出处;
2. 语境理解:结合成语原文,理解字词在句中含义;
3. 真题演练:用近3年中考真题检测掌握程度,强化薄弱点。
考前花3天集中背诵,考试遇到文言文不再慌!建议收藏打印,学习事半功倍!(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以教材为准)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