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交通无障碍服务新标准:提升残疾人出行便利性的双重国标实施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7-2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服务,对于提升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出行便利性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这一领域的发展,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的两项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GB/T 44718—2024)和《城市公共汽电车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GB/T 44724-2024)已经获批发布,并将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服务方面将迎来更加系统和严格的标准体系。这不仅是对现有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更是对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标准操作,提高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感和幸福感。
《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和《城市公共汽电车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两项标准的实施,将确保城市轨道车辆和公共汽电车辆的硬件设施,如站台、车厢、扶手等,都能够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例如,站台的高度与列车门的高度应保持一致,方便轮椅使用者上下车;车内应有明显的无障碍标识,以及为视障人士提供的触觉引导带等。

此外,这两项标准还涉及到服务流程的规范,比如对乘务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无障碍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于特殊乘客的需求响应时间和处理效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保障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的支持。

标准的实施还将促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智能化发展。例如,通过智能系统实现对车辆到站时间的精准推送,为行动不便的乘客提供预约乘车服务等,这些都将极大地提高无障碍出行的便利性。

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不仅是对现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一次重要升级,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标准化的逐步深入人心,未来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将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更好地服务于所有乘客,特别是那些需要特别关照的无障碍出行者。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