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考行测必备常识:声音与光学原理解析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5-16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物理的基本知识,大家加油学习!
关于声音: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由于太空近似真空状态,因此人在太空中是听不到声音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通常情况下,固体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的传播速度,而液体的传播速度又大于气体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反射: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例如我们常说的回声。 4. 声音的衍射: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比如,躲在柱子后面的人仍然可以听到柱子前面传来的声音。 人类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称为次声波。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可闻声”,而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为“声”。声波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① 声呐:利用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的特点,容易聚集成一束定向发射,可以在水中传播得很远,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 ② B超:通过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交界面上发生反射,生成声学图像来观察内脏或胎儿。 ③ 加湿器:将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振动会使水“破碎”成小雾滴,再用小风扇将雾滴吹入室内。 ④ 清洗:超声波能穿过液体并引起剧烈振动,可以将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损坏被洗物体,如眼镜等,这是声波具有能量的体现。 ⑤ 除去结石: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可以使结石被击成细小的粉末,进而顺利排出体外,这也是声波具有能量的体现。

关于光学原理:
1. 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地面物体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2. 光的反射:照镜子(镜面反射)、潜望镜、水中倒影。 3. 光的折射:“潭清疑水浅”、水中的筷子变弯、海市蜃楼。 4.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5. 光的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 6. 光的偏振:观看3D电影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 在行测常识判断考试中,经常涉及到关于声音和光学原理的考察。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加了解这些知识,以免混淆。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