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瓷器鉴定要点大揭秘:型、纹、胎、釉、彩、款全解析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7-18

瓷器鉴定的知识是每一位收藏爱好者必备的技能。

然而,很多收藏者很难入门,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瓷器鉴定的了解,往往凭借个人感觉进行购买。结果往往是,一买再买,到头来发现自己手中的“国宝级”瓷器其实是高仿品。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瓷器收藏的专家呢?以下老货哥总结的七大要点将为您指明方向,这些要点也是大多数行家和专家鉴定古瓷器的秘诀所在。

这七大要点分别是:型、纹、胎、釉、彩、工和款。

其中,“型”指的是器物的造型;“纹”是指瓷器上的装饰图案;“胎”则是指瓷器的材质;“釉”是瓷器表面的玻璃质感覆盖物;“彩”是指瓷器的彩绘;“工”则涵盖了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烧制工艺;而“款”则是瓷器上的落款和文字。

那么,专业行家是如何鉴定瓷器的呢?首先关注的是“型”。在明代以前的瓷器中,“型”尤为重要。很多经验丰富的行家只需看一眼,就能判断出一件瓷器是否为赝品,原因就在于器型的不对。

例如,元代的大罐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形状,如果您的元青花罐子与这个标准不符,那么很可能就是高仿品。

接下来是“纹饰”。对于所有的彩绘瓷来说,“纹饰”同样至关重要。瓷器作伪分为模仿和臆造两大类。熟悉原作的行家很容易鉴别模仿的仿制品,但对于臆造的,没有扎实的知识体系就很难辨别。

在鉴定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纹饰风格。

第三个要点是“胎”。在鉴宝节目中,专家通常会翻过瓷器查看底足,这是在观察“胎”。瓷器的胎是鉴真的关键,不同时期的瓷器胎骨各有特点。

例如,康熙瓷器以糯米胎著称,而元代官窑青花瓷器则使用麻仓土。现代瓷器通常采用高岭土二元配方。如果其他方面都正常,但胎骨不对,那么这件瓷器很可能是仿制品。

“釉”是瓷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瓷器可以分为颜色釉瓷器和彩绘瓷器两大类。颜色釉瓷器以金属矿物为着色剂,而彩绘瓷器则在釉上或釉下进行彩绘。

各时期的釉和烧制窑炉都有其特点。坊间流传的看气泡鉴别方法只能区分柴窑、电窑和煤气窑的产品,不能作为真伪鉴别的标准。

“彩”是瓷器的装饰手法之一,以釉下彩为例,青花和釉里红是最常见的两种。这两种瓷器在瓷胎上绘画后,再上釉并一次性入窑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鉴定要点大揭秘:型、纹、胎、釉、彩、款全解析

“工”指的是瓷器的制造工艺,包括原料、釉料、颜料、烧制技术和成型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款”是瓷器上的落款和文字,对中国瓷器而言,形成完整的落款制度始于明初永乐年间。带款的瓷器对于外行来说尤其重要,很多人就是通过看款识来判断瓷器的年代。

瓷器鉴定要点大揭秘:型、纹、胎、釉、彩、款全解析

市场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带款的一概不可信。事实上,所有仿制的赝品都会写上各种年制,而真正的带有款的瓷器对于刚入门的外行来说却是宝贵的财富。

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初学者可以先学会辨别新老,接触实物增多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判定瓷器的年代。

老货哥以一件瓷器为例,按照“型、纹胎釉彩工款”的顺序进行讲解。希望这七条要点能帮助大家在鉴定瓷器时更加小心谨慎。感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