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字韵知识第三部分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2-26
京剧字韵知识的第三部分:江阳辙
在众多的京剧韵脚之中,江阳辙以其独特的韵味而著称。江阳辙的特点在于其韵母为ang。
此韵母收音方式与中东辙相同,但具有自己特有的发音特点和字例。例如:“亮”、“讲”、“放”、“傍”,这些词都属于江阳辙的范畴。

在实际演唱中,江阳辙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生气恨》中的唱段:“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xing)/思想起当年事好不悲凉(liang)/遭不幸落金邦身为厮养(ysng)/与程郎成婚配苦命的鸳鸯(yang)……”,这些句子都展示了江阳辙独特的韵味。
接下来,我们探讨言前辙的特点。言前辙以其韵母an而得名,并且收音为en,这是与其他辙口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在收尾时,舌尖需要抵住上颚,形成一种特有的前鼻音效果。
例如,“连”、“完”、“单”和“站”,这些都是言前辙的代表字。在《文昭关》中有一段著名的二黄三眼唱腔:“一轮明月照窗前(cian)/愁人心中似箭穿(chuan)/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zhuan)/谁知昭关有阻拦(lan)……”这些句子生动地展示了言前辙的独特韵味。
我们来谈谈人辰辙。这个韵脚的韵母包括en、in、un和vn等。在收音时同样需要抵颚发声,但因为京剧中的“上口字”,即一些特定的发音习惯,导致某些字的实际发音可能会有所变化。
例如,所有以ing结尾的字以及部分eng结尾的字,在唱念中会转变成en或in来读。比如:“真”、“进”、“能”和“京”。而在《探母回令》一剧中,“盟誓”的“盟”字在这里被念作min。
人辰辙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在《八大锤》中的二黄原板唱段中:“怎能够今夜晚番营来进(尖字zin)/前后话向文龙细说衷情(尖字cin)/前也思后又想无有计定(din)/倒不如上公案观看古今(jin)。这段唱腔展示了人辰辙的细腻和复杂。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韵脚在京剧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京剧艺术,也能让爱好者更深入地领略到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