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常识

古代中国酒杯的多样性和演变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常识|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7-18

中国古代饮酒文化中使用的杯子类型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上古时期主要的盛酒器具包括尊、觥、罍和壶。其中,“我姑酌彼金罍”与“我姑酌彼兕觥”这两句诗体现了古人对不同饮酒器的使用。觥不仅用于饮酒,还常作为祝寿的象征,如《诗经·豳风·七月》中的“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而罍和壶则既用来盛酒也用作盛水。

宋代学者曾推测存在觚这一杯型,并发现了一些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觚。斗勺用于舀取液体,包括酒或水,“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等诗句反映了古人对斗勺功能的认识。“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的描述,展现了斗勺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

斝是一种古代饮酒器或祭祀时盛香酒的器具。它主要用于祭祀,尤其是用于祭神时的祼酒礼,这种仪式中会将酒倒入地面以示敬意。爵则是一种三足的饮器,常用来温酒并举火加热。觚和觯是上古时期常用的饮酒器,其中觯较轻小。

战国后出现的羽觞呈椭圆形,两侧有弧形耳,被称为耳杯或羽觞。《汉书·外戚传》中颜师古注引孟康解释,羽觞外形似活体禽类,具有头尾和羽翼。角是一种类似于爵但没有柱和流的饮酒器,两端有锐状部分称为“翼”。盉是调节酒水浓度的器具,用于控制酒精度数,出现在商代早期并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

古代中国酒杯的多样性和演变

杯除了用作饮酒外,有时也能盛装羹汤。汉代时,玉、银、铜和漆制成的杯非常流行。这些杯子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文化与礼仪的重要体现,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古代中国酒杯的多样性和演变

(责任编辑:佚名)